旺报社评》促民共对话 先约束沈伯洋们

社评

民进党立委沈伯洋提《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要求立委赴大陆地区应经申请,由内政部会同国家安全局、法务部、陆委会及相关机关组成的审查会审查许可。提案遭蓝白两党联手退回程序委员会,沈伯洋在脸书质疑,「这就是台湾人期待的民主吗」?

违反民主基本原则

蓝白两党反对,主要是因为沈伯洋的提案违反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立法院依宪法应监督、制衡行政院,岂可自我阉割,造成行政权凌驾在国会之上,行政扩权无疑将成宪政怪兽,掌控行政权的民进党形同专政,对民主政治之破坏莫过于此。

当然,从「沈伯洋们」的角度来看,限制在野阵营赴陆交流为「防卫性民主」的必要手段,目的在维护民主的宪政体制,打击个人与组织的宪法敌对行为。但「防卫性民主」不应由执政党发动,更不宜限制立法权造成行政权独大的事实。沈伯洋的提案更带有撕裂台湾社会,将反对党视为「民主的敌人」的意味。其逻辑的背后透露民进党的价值高于一切,在野党只能屈从,否则即应受到民进党藉行政权加以限制。

1930年代德国纳粹党执政,由国会制订《授权法》破坏《威玛宪法》的权力分立原则,一步步将德国推向战争。历史殷鉴不远,民主的敌人向来是行政扩权的执政党,不是在野党。二战结束后的德国反省历史,在《基本法》中导入「防卫性民主」机制,以维护宪法不遭任何政党或政治势力破坏,但「防卫性民主」的机制绝非立法授权,使行政权得以制约立法权,而是授权三权中的司法,由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界定是否为「宪法敌人」,以防宪法秩序遭破坏。

根据德国《基本法》,亦可经联邦及各邦官署排拒任何被视为「敌对宪法」者从事公职,以求公务体系绝对服膺宪法。在台湾的政治现实中,破坏《中华民国宪法》者莫过于「台独」势力,而非蓝、白两大在野势力。对「沈伯洋们」来说,「抗中」或「防中」的价值高于一切,「宪法秩序」或人权的「宪法保障」可存而不论,只闻见「台独」的味道,未见捍卫《中华民国宪法》之心。

拒绝交流才更危险

其实,沈伯洋版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醉翁之意不在酒,若依其版本未来行政权管制赴大陆交流的对象,不仅止于立委及县市议员,尚扩及「国家重点领域研究学院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核心关键技术业务之人员」,以及「担任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任务,具决策、关键执行地位或负责资讯系统设计或管理之重要运营人员」这两类,且渠等人员在海外接触大陆党政军人士亦须申报,在此之下的「审查许可」几乎可阻断两岸交流,只要民进党执政,社会各界人士都别想再赴大陆交流。

然而,切断两岸交流不会使台湾更安全,何况两岸交流是社会多数共识,蔡英文及赖清德亦不反对两岸交流或对话。赖清德提出「民共对话」,呼吁「两岸执政党负责任的展开良性对话」,北京在马英九二度访陆及由立法院在野党团组成的访问团走访大陆后释出多项新交流方案,展现善意,此为即将上任的赖政府缓解台海紧张、恢复两岸交流的契机。

赖清德数度强调,两岸应该展开自信交流,但沈伯洋版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不是民进党欲与大陆交流的自信展现,徒然造成大陆对赖政府两岸政策的负面解读。

赖清德若真心希望实现「民共对话」,应约束该党不分立委沈伯洋,不分区立委代表党意,沈伯洋的提案若仅是他个人主张,而非民进党大陆政策的立法展现,就应悬崖勒马。民进党立委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大陆无从理解何者才是赖清德的「真心话」。

台湾多数民意对两岸和解、恢复交流引颈期盼,对赖清德时代的两岸关系期盼很深,「沈伯洋们」莫使「民共对话」沦为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