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民共对话的第一哩路
社评
距520就职不到1个月,赖清德在民进党中执会表态,呼吁「两岸执政党负责任地展开良性对话」。这是他自胜选以来,首次针对两岸政策提出系统性的构想。相对陆委会和部分绿委在马习二会后,反射性以轻佻奚落之词加以贬抑,赖清德及其核心团队,显然更重视习近平所传递的战略耐心,和针对台湾不同民意板块所释出的弹性空间。
解禁团客 释放善意第一步
民共对话并非一蹴可及,但赖清德愿意抛出,足见民进党开始承认:两岸问题的复杂多端和危险性,必须恢复沟通对话,但公权力部门授权的两岸协商一时难以恢复,那么,包括政党对话在内的其他沟通管道,有助于相互厘清立场、交换原则底线、累积互信,并务实解决问题,有其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赖清德愿意务实面对两岸问题,呼吁民共良性对话,那么,对国民党推动两岸交流的各项努力,就不该再以恼羞成怒的酸葡萄心理动辄污名化,或视为大陆对台分化打击的手段。傅萁等立委代表团访陆,大陆很可能趁势开放两岸旅游,届时民进党政府应摒弃党派之争的成见,配合恢复疫情前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的机制,让民间往来交融的善意与人际情感链接,成为维护台海和平最有效的防波堤。
赖清德提出「要重视珍惜彼此的善意」,未尝不能变成两岸当局互动的新模式。民进党不愿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两会协商短期内或难以重启,但两岸若能在各自权力范围,单向释出友好的作法,并能得到对方的认可,接续以相对应的善意措施回应,这种不坐同一张会议桌、隔空进行的「行动对行动」,也能另辟两岸关系重回正循环的蹊径。民进党新旧政府交接之际,如何应对大陆对旅游等民间交流领域推出的积极措施,当可视为赖清德管理两岸关系诚意的试金石。
赖清德在4月24日的党内发言,提及「希望两岸之间可以理解、谅解、并尊重各自的立场」,侧面反映出民共两党间,仍难就一些根本性问题达成共识,但仍应对各自的立场申述,保留聆听的空间,抱持追求谅解、相向而行的心态。如果赖清德此情不虚,那么在北京于习马二会中一口气释出「一个中国」、「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和「同是一家人」等多层次、多重意涵的立场概念时,赖清德和民进党是否该自问:上述概念中,哪一个是民进党愿意理解、谅解,进而与之对话的呢?或者,民进党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对案,足以在自己的种种坚持之外,也展现出尊重、理解大陆方面立场的能力,并铺垫迈向民共对话之路的第一块砖石呢?
修补两岸 掌握台湾主体性
可以想见,赖清德抛出民共对话的构想,绝非率性之举,必然事先得到美方的默认甚至是鼓励。美国与中国大陆虽然围绕乌克兰战争、对俄贸易、科技脱钩围堵等诸多歧见,但不愿台海生战生乱,导致中美关系跌出围栏、车毁人亡的目标则属一致。然而,从美国国会近期军援法案等行为,可以预见美国在乌克兰战争教训阴影下,加速对台军火销售和人员训练的活动,只会更多不会更少。顾立雄一贯对美方的要求高度配合,由他入主国防部,更暗合这一默契和趋势。
台湾的国防安全天平势将朝美国大幅度倾斜,台美敏感领域的合作关系,将达到断交以来的新水平,赖政府更需修补与北京的关系,累积彼此互信,台湾的安全天平才不至于完全失衡。不依赖美方「代劳」对陆折冲,也才能守护台湾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性。
近年来勉力穿梭、又谨守在野党交流分际的国民党,也应廓然大公地对赖清德提出的民共交流构想积极以待,甚至传授、分享与大陆打交道的经验。如此,台湾各主要政党都能逐步搭建各自对陆的互动,并让台湾各政党的对陆交流能摆脱抹红、扣帽子大赛,借此向大陆体现台湾不同板块的民意心声,成为处理各类民众和产业等涉陆实务问题的又一通道,两岸关系当能健康有序往和平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