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务实面对现状 累积统一的条件

旺报社评

中共二十大后积极促统,前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在一场研讨会上提出「两岸统一四大好处」,既务实又有善意,但未引起台湾社会太多关注,反倒是2个月前美国富豪马斯克抛出「台湾特区说」,却掀起很大的波澜,台湾社会对统一问题的态度需要探究。

台湾社会希望维持现状

王在希是退休官员,谈「统一好处」并不意味官方很快就会端出完整的「统一方案」,但中共二十大闭幕后,多场涉台研讨会都以「统一后」为主题,透露习近平第三任期北京对推进两岸统一的急迫感。毕竟,距离2019年1月习近平抛出「两制台湾方案」、「两岸民主协商」将近4年,疫情下的两岸关系不进反退,未来大陆促统压力只增不减、促统动作也会愈来愈大。

王在希称「统一后台湾有四大好处」,包括长治久安、军费可用于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空间更大、以「中国人」身分参与国际活动,基本是依照今年8月第3份《对台白皮书》的精神展开。不过,政策论述是一回事,能否说服民众却是另一回事,如何将枯燥、制式的官方语言变得「接地气」,让台湾民众有感、有兴趣、能接受,依然是几十年来大陆对台政策未能突破的老问题,如何理解和回应台湾社会希望「维持现状」的心态,更未见思考。

「现状」是一种舒适圈,人们喜欢生活在舒适圈,抗拒改变。「现状」即使不完美,某些地方甚至令人生厌,但习以为常。台湾无论蓝绿白,尽管意识形态、国家认同不同,「维持现状」却是最大公约数。大陆促统等于要人们放弃「现状」,去面对不可知的风险,何其困难。促统要先让台湾民众认知、确信统一比「维持现状」更好,才会愿意走出舒适区。

大陆促统最典型的论述是「责任论」与「历史论」。谈及如何说服、吸引台湾民众愿意统一,往往搬出民族大义或大陆法律条文,用「责任」或「义务」提醒台湾社会,不可「漫天要价」或「无故拖延」。就在王在希提出「统一的四大好处」同个场合,另一位大陆资深台研专家周志怀说,「统一不是菜市场买菜不能讨价还价,不能说有好处我们就统一,没有好处就不统一」,颇有几分「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意味。

代价最小的统一路径

这又回到一个老问题:大陆所坚持的和平统一,真正意涵为何?不可否认,武统针对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对台动武是最后不得已、也是代价最大的选项,对台湾而言是一种「被征服的统一」,没有人愿意见到。如何避免走到武统的民族悲剧,两岸其实都有责任,都需要把如何避免武统放在心中,落实到政策当中。

另一种统一模式是「强制性统一」,大陆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与论述,用台湾的语言就是「被统一」,即使未动武,却使用了强制性的手段,就不是心灵契合的统一。

和平统一意味共议统一,和平统一理念下的「促统」,应该是两岸共同促进统一、或者共同促成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也就不存在「被统」的问题。

大陆若能拿出比「现状」更好的统一方案,愈能让台湾社会有感,距离和平统一就愈近。台湾民众面对任何统一方案时,必然会思考:会有什么「代价」?这是比有何「好处」更优先思考的问题,也是过去几十年台湾「拒统」或「惧统」心态的根源。台湾拥有自己珍视的宪政制度、社会价值,虽不完美、但已习惯。大陆不妨换一个角度,从「代价最小」向台湾民众论述「好处最大」,而「现状」平稳过渡,恰是「代价最小」的统一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缺台湾这一角,坚持中华民族立场的台湾人,期盼两岸以和平方式解决政治分歧,共同建立统一、民主、均富的中国。大陆若能在「台湾现状」的基础上,积累、渐进式提出更务实的统一方案,在发展中建立、巩固彼此的互信,就会有愈来愈多的台湾民众,从抗拒、逃避统一,转而务实面对统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