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赖总统两国论走不出去

旺报社评

赖清德总统希望过境美国出访友邦,但行程安排不顺利,决由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代表赴美,拜访美国友人、智库与侨社。第53届太平洋岛国论坛(PIF)领袖峰会26日在东加举行,外交部次长田光中与会,澳洲媒体披露,索罗门群岛可能推动取消台湾在PIF观察员地位,阻止台湾参加2025年于索罗门举行的年度会议。这一连串外交挫折,再再显示赖清德新两国论路线窒碍难行。

PIF观察员地位动摇

代表共和党参选的美国前总统川普,6月间接受彭博新闻专访时曾表示,台湾离美国太远,离中国大陆太近,美国要出兵保台代价太大。美国经历20年反恐战争,现在又受制于俄乌和以哈两场战争,早已兵疲马困,加上大陆军力崛起,尤其核武与超高音速飞弹足以威胁美国本土安全,因而孤立主义再起,共和党内更蔚为主流。

川普的外交政策被美国媒体称为「交易式孤立主义」,即放弃世界警察角色,成为出钱者的「佣兵」。无钱免谈、有钱好办事,一切皆可交易。在金钱面前,赖清德的「民主联盟」变得一文不值。

共和党的孤立主义未必是放弃抗中,而是将遏制中国大陆的压力转嫁到台湾身上,才会要求国防预算应提高到GDP的5%。若以2023年总预算为基准,等于国防预算(包括特别预算)要从5058亿元新台币增加到1.07兆元,将近增加1倍,势必严重紧缩社福、经济发展与政务支出经费,可曾想过对政府提供服务与人民生活的冲击?民进党政府为「抗中」,只得配合美国「新冷战派」的要求延长役期、提高军费,自愿走上穷台死路。

两件事可以看出民主党对华政策可能有新的变化:第一,贺锦丽提名中国经验丰富的华兹为副手,华兹担任国会议员时,关注中国的人权议题,但不妨碍他对中国的感情与务实的态度,一贯主张双边对话的重要性,希望中美关系永续发展。美国副总统虽没有政策的特定角色,但是总统授权处理外交议题并非没有前例。若贺锦丽入主白宫,华兹在对华政策上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2024年党纲中,消失已久的「一中政策」字样重新出现,并重申反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这个变化彰显民主党对华政策的微调。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日前再提美国的「疑赖论」,指美国一些官员担心赖清德外交经验不足,可能比前总统蔡英文更难预测,美国白宫与民进党虽做出澄清,但拜登政府对赖清德访美如此谨慎,《金融时报》显然无风不起浪。

一个中国架构难撼动

无论年底美国大选结果如何,不论是被共和党交易式孤立主义带上民穷财尽之路,或民主党政策转向,回到中美共治的宿命,赖清德切割两岸的「新两国论」终将无以为继。

国际社会的一中原则,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后已基本确立,大陆的中国政府进入国际体系,台湾政府的国际空间受到压缩。当时中共主张的「一中原则」三段论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欧美日等国家的「一中政策」对第3段虽有所保留,但「一个中国」是难以撼动的现实。

我国宪法与宪法增修条文也是「一个中国」的框架,在「一个中国」之下的中华民国政府实际控制区域为「台湾地区」,其余为「大陆地区」,绝非赖清德就职演说以「主权在民」的国籍说就可以改变的。

马英九时代承认「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相对于蔡英文执政以来,台湾还保留参与国际社会的机会,如国际卫生组织大会(WHA)、国际民航组织年会(ICAO)等。国防战略空间上也保有海峡中线和外岛禁限制水域,可见一中框架不是民进党认为的「紧箍咒」,而是「安全阀」。

两岸关系复杂,一中框架的模糊空间对台湾是有利的,让中共相信还存在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对台湾而言,可以保留两岸对话的机会,发展空间更大,有利于国计民生;对国际而言,也不会被两岸冲突卷入不希望见到的战争。民进党可以不接受「九二共识」但两岸要有连结,台湾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