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两岸论述回到宪法还不够

社评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他最新发表《破浪启程》一书,表示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是「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并要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提出「九二共识Plus」。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建立两岸政治连结,是江主席对九二共识问题的最新表态,至于Plus为何,仍然留白。

大陆对等关系的保障

回到《中华民国宪法》,代表遵宪守法本是政党与政治人物应有之义,在台湾却成为国民党国家定位主轴,说起来也是宪法的悲哀。但对这个成立于大陆,制定并捍卫《中华民国宪法》已超过70年的百年大党而言,这只是基本责任。国民党即使在野,仍应对三个问题有清楚的认知:第一,《中华民国宪法》与中国的关系。第二,《中华民国宪法》与台湾的关系。第三,「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与当前国际局势的关系。

先谈应然,既然国民党回到《中华民国宪法》,不妨先从《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与创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首先,《中华民国宪法》制定过程中,中共虽然抵制1946年底的制宪会议,却参加了年初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对如何制定《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主张,也获得若干采纳。中共于1949年控制全大陆,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毛泽东决定更改国号,建立新的政权,固然摆脱了《中华民国宪法》,却失去否定《中华民国宪法》在台湾正当性地位。也就是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背叛中华民国,那么,就无权否定《中华民国宪法》在台湾的有效性,这也是国民党「认定」中共接受一中各表的依据。

《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这部宪法是在国家统一状态中所完成,自然有权力主张大陆属于中华民国主权范围,却不可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涵盖台澎金马,所以九二共识的精神除了一中更有各表。此外,在宪法增修条文中亦有「国家统一前」字眼,表示目前中华民国承认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中国大陆是属于治权未及的领土,不存在「一中一台」的两国关系。九二共识的精神在求同存异,大陆至今仍承认九二共识,至少是维持某种对等关系。《中华民国宪法》就是这种对等关系的保障,国民党应该说明清楚。

就制宪过程而论,台湾分配有18名制宪国大代表名额,也到了南京参与制宪,其中有区域、妇女原住民、农渔业工会、商业、侨选代表等各界人士。主席团主席48人,台湾代表黄国书名列其中。《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有台湾人民的参与,在台湾的地位不容否定,更不能以1949年来割裂中华民国历史。

同样地,当初制宪时除台湾代表外还有来自全中国各地(包括蒙古西藏、东北等)的制宪代表,也反映《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一中宪法」的意义。只要没有更改国号,没有重新确立疆域,没有除去「国家统一」或宣布「第二共和」放弃大陆主权,《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这也正是独派希望透过修宪变成「正常国家」的原因。

争取国内外民意的支持

作为在野党,国民党或许不必扮演两岸关系煞车角色,不必封杀民进党提出关于国家定位的修宪案。但国民党自己应该清醒,国民党主导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代表全中国的宪法,目前仅适用于台湾地区,但有朝一日要回到大陆实行于全中国。

自从川普大打台湾牌,不断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将台湾推上火线原本各方寄望老成持重的拜登能缓和两岸紧张的局势,但是拜登延续川普对中路线,而且更为周延绵密布局,不但没有降低台海风险,反而在模糊的承诺下,要求台湾承担更多的军事分担与风险。两强对峙下,中美台大三角已经失衡,台湾的战略主动性越来越低,美国也明显偏向民进党,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国民党基于宪法的九二共识,对于大陆和美国方面是否被接受目前还看不出来,但国民党坚持《中华民国宪法》,方可彰显两岸政策民主、务实、和平与永续的一面,争取国内外民意的支持。

国民党两岸论述重新回到宪法的高度是对的,但是其中还有许多理论突破、战略运作与叙述厘清的地方。国民党似已渐渐走出败选的阴影,不再拿香跟拜,不论是谁当选党主席,两岸论述都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只有不断地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才有死起回生、重生涅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