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美中关系趋缓 民进党陷左右为难

社评

大陆《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文,透露他与《纽约时报》北京站站长柏凯斯共进晚餐,及他提出有关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要点,这部分并非重点,因为其表述与大陆官方立场相近,并无新意,值得重视的是这场餐叙所释出的讯号。胡锡进虽已退休,却仍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在大陆体制下能与一般认知的「反华外媒」沟通,是大陆有意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讯号。

善意互动 铺垫拜习会

胡锡进与《纽约时报》餐叙只是较彰显的讯号,从今年6月至今,习近平已6次对中美民间传统友谊表态:6月中旬会见比尔溶\兹;6月底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函祝贺;7月下旬高规格宴请季辛吉;8月下旬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最近分别回信给史迪威将军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

胡锡进餐叙对象柏凯斯和中国渊源很深,其4代先祖于18世纪来到中国,在福州鼓岭兴学、办医院,今年6月当地举办「鼓岭缘」论坛纪念这一段历史,习近平特别发函致贺。可以推定胡柏餐叙是官方有意安排,美方也乐观其成。习近平最近两次回信对象均与中美军事合作有关,意味延宕已久的美中军事交流有望破冰。

习近平对中美民间关系的表态,两次借由面对面会晤释出、四次透过书信,这两种形式同等重要。六次表态有三个共同点:第一,不断呼吁中美民间友好、中美关系希望在青年,提出「我们寄希望于美国人民」;第二,反复强调中美关系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第三,多次表示中美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这些表态正是为习近平11月的旧金山之行,在参加APEC以外走访美国民间而做出的舆论铺垫。

台湾及西方舆论对大陆复杂的政治讯号往往感知不够灵敏,因而得出偏颇的结论,最典型的莫过于习近平未出席今年G20峰会、未在新德里安排拜习会,得出北京放弃促成拜习会、习近平不会参加APEC峰会的判断。恰恰相反,经历了气球事件、麦卡锡会见蔡英文风波后,北京现阶段对中美关系的最高目标,就是促成11月习近平访美和拜习会。

民间交流 更胜疫情前

同样,拜登政府在对中关系上的一些折衷动作,也是北京决定相向而行的重要参考。美国财政部长叶伦、气候特使凯瑞、商务部长雷蒙多先后访问大陆,叶伦和雷蒙多在会谈之外,曾与中方学者、美商团体举行餐叙和座谈,说明美方对中经贸政策「去风险」与「不脱钩」的新解释,部分程度获得北京理解。至少双方愿意在高科技领域「竞争归竞争」,一般经贸、民间交往「合作归合作」,稳住中美关系基本盘。

更关键的因素,是美中对台海的新默契正在形成。拜登政府上任后,做出不支持台独、维持一中政策的承诺,但未能舒缓中方的疑虑,不断指责华府「掏空一中政策」、质疑美对台说一套做一套,但最近一次王毅在马尔他与国安顾问苏利文会面,尽管媒体透露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沟通时间最久,但大陆方面新闻稿的语气明显有所和缓。

当前的中美关系,再一次面临「开大门、走大路」的机遇,如何能够把握好机遇、并转化为改善中美关系的新动力,追根究柢还是取决于民间交流。有报导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大陆学生获得美国F-1学生签证超过5000人,已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而大陆恢复赴美旅游、中美加开往来直航班次,有利于双方民间交流走出过去3年疫情阴影,令美国社会感受到大陆无意挑战或对抗美国,中美可以和平、良性竞争。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只剩1年时间,过去几年的风风雨雨说明,拜登并未如想像中温和,川普也未如想像般顽固,中美关系的根本是双方经贸、民间交往基础是否稳固,若能够巩固,就不是民粹、右翼政客兴风作浪所能改变。美中关系风向一旦转变,对台湾而言将是新赛局,民进党政府抗中之路将更加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