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新日铁分手宝钢 中日政经双冷

社评

新日本制铁(新日铁)决定结束与中国宝山钢铁(宝钢)的合资业务,日本在中国的钢材产能将削减7成,成为中日经济合作的重要转捩点。新日铁与宝钢情牵半世纪,是邓小平1978年访日所敲定的合作项目,为日本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指标性投资,兼具尖端技术援助与奠基中日友好双重功能。

师徒合作走向竞争对手

邓小平「能不能帮中国建设一样的钢铁厂」一句话,促成新日铁以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打造宝钢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钢铁厂,邓小平将此一合作称为师生关系。宝钢1985年投产,年产300万吨,为中国经济成长提供重要动能,支持中国的重工业发展。2023年「宝钢集团」粗钢产量高达1.3亿余吨,超车新日铁,位居世界第一。

新日铁2004年成立宝钢新日铁汽车板公司(BNA),带领丰田、日产及本田等日系车厂进入中国设厂,BNA是中国日系车钢板的主要供应商,将先进的钢板技术与制程引进中国。但随着中国钢材技术的成熟及中国电动车(EV)制造的崛起,中国在EV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车市2024年5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39.5%,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不复存在,BNA的主要客户大幅萎缩。

新日铁与宝钢分手的最后一根稻草,是EV马达的「非定向电磁钢板」专利侵权诉讼,代表中国钢铁业技术力提升,使双方关系从师徒合作走向竞争对手,凸显中日所处的国际政经位置出现巨大转变,其间亦夹杂中美贸易战的因素。新日铁与宝钢的合作关系成为并购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的政治阻力。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4月致函拜登总统,要求仔细审视此项并购案,并敦促调查新日铁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美国怀疑新日铁背后有中国的影子,迫使新日铁向美国递「投名状」,声明将实现美国产业的强韧化,对抗中国的威胁,以争取美国政界支持并购美钢案。

新日铁在中美竞争下站队美国,卷入地缘政治,对企业治理未必有利,但此并非在陆日商中的个案。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23年的调查,在中国考虑扩展业务或新开展业务的日商占比降至33.9%,为过去10年的最低水准。当前地缘政治中的反全球化趋势使在陆日商却步,将资金撒回日本或转往第三国。

脱钩中国不如战略互惠

美国对新日铁并购美钢态度保留,但新日铁转向美国及印度决心不变,以因应中美分裂下的市场布局,此能否见容于「川普主义」,尚无定论,也只能且战且走,在中美夹缝中摆荡不定,牵动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

改革开放之初,新日铁与宝钢的合作除市场考量外,更着眼于中国的稳定有助于日本周边地区的稳定,日本须为此做出贡献,此符合日本的战略利益。中日钢铁产业的师徒关系虽已不复存在,但不代表「脱钩中国」是日本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共20大三中全会揭橥的「深化改革」将为中日更高层次合作开辟空间,双方须增进政治互信,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携手维护多边主义下的自由贸易。

大陆外长王毅在中日外长会谈中指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应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北京驻日大使吴江浩则呼吁日本企业对中投资,强调在陆日商与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相较收益比仍高,中国依然是投资的乐园。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光学仪器及测量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仍拥有不少优质企业,可助力中国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使日本企业获利。中日是邻邦,产业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形成聚落,建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新的领域。

新日铁分手宝钢是中日「政经双冷」的警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前所未见的质变。中日对话不应流于形式,要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要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建构新型的经济合作架构,中日关系才堪称「战略的互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