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杰 端美器泡好茶
王筱杰爱王侠军的瓷茶器,也爱茶艺带给她的静心幸福氛围。(吴松翰摄)
王侠军力作「山水情深」灵感来自台北盆地,典雅独具魅力。(吴松翰摄)
王侠军作品意象天马行空,总藏有令人莞尔的「弦外之音」。(吴松翰摄)
艺术家王侠军长年创作琉璃之后,在50岁时毅然转向制作白瓷,创立「八方新气」,他与女儿王筱杰是事业伙伴,父亲创作、女儿任行销经理,两人携手成佳话。王筱杰原本就爱茶艺,推广自家瓷器后更是入迷,本报趁着她端午节上茶艺课时探班,由她与传授自己茶艺的爱薇老师一同品茗,轻松聊学习茶艺的乐趣。
学茶后懂得静下心
近期王侠军发表新书《壶之意志 山水‧线》,推崇茶艺中「采取慎重其事的态度,彰显品味与态度」,即他所称的「仪式」,都在王筱杰亲自泡茶时体现。她一步一步稳重地将茶器定位、茶叶敬赏、润壶、润杯等一连串动作,熟练且优雅沉稳,但访谈对话数度打乱了她的步调,她自嘲:「这告诉我们,泡茶真的是要专心的!」
「每次参加茶会,都看到茶人用了很多心思布置茶席,引起我对茶会这活动的兴趣。」王筱杰透露,20年前就接触茶艺,当初被茶席的美吸引,每听到活动都跑去参加,开始做行销后,发现茶会是待客极致表现,「事前思考为客人准备什么茶、想给客人什么样的感觉等诸多细节,都在茶人准备茶席的同时注入巧思。」
王侠军壶作有巧思
学茶后,她常觉得自己耐心不足,不管是调整水温、等待茶汤的呈现、或是每一泡之间与茶客的交流等,她总感觉到自己的脚步有些快、没办法放慢,「所以我借着一直学习,让自己能全神贯注泡出好茶、静下心来为茶客准备好茶。」加上爱薇老师每次都带优秀好茶来教学,让王筱杰和同事们喝到茶种最正统味道,「后来同事们喝惯了真正好茶后,以前习惯喝手摇饮的人,后来听到手摇饮都一副嗤之以鼻,喝到不好的茶还会评鉴起来,只能说把嘴都养刁了!」
当天爱薇老师也带来数种茶叶,激起王筱杰用不同壶来泡茶的玩兴,却挑战没有壶嘴的「盖碗」,单手持杯,让茶水从盖碗与杯间的缝隙流出。她兴奋地拿出从未使用过的盖碗,试试自己的本事,不顺手时茶水溢出,她喃喃说:「这真是车祸现场。」但她不畏高难度、继续一次又一次尝试,展现旺盛挑战心。王筱杰表示,王侠军的壶作常在把手上做些格外的巧思,好让使用者在小心翼翼地能跟茶具产生互动、倒茶时能全神贯注,如一个壶有两个手把、或壶体呈现几何切面的设计,让人目不暇给。
当天使用的壶「山水情深」是「山水‧线」系列力作,是王侠军某次赴沙漠旅行,在四面皆砂的环境中频频迷路,让他怀念起台北盆地美好,气候虽潮湿但有山有水且具都会风貌,于是「山水情深」壶盖视觉呈现了环山围绕的盆地意境,作品别出心裁的壶口,低调地从壶身一角冒出。王筱杰说:「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总藏有弦外之音。」
壶壶茶器独具特色
初见「山水情深」时,王筱杰第一印象是「很大!倒茶的时候,好似手持着小团扇。」她补充说:「泡茶时光带来静心,又以美器泡出好茶,实在非常幸福。」品茗时也频频说出「好幸福」。诸多美壶中,每把壶都有其特色,「王老师希望壶的使用者全心贯注于茶,隔绝外界杂音,借此让心中提炼各种『气』。」亦可享受由不同的茶器,泡以同样茶叶、却引出不同美味的乐趣。
王筱杰接着又拿爱壶「如意高飞」,显眼的「如意」图腾,尾部接上向着天空、以流线型伸去的龙身,创作灵感源自王侠军老师看到小朋友的「快乐的一天」画作,「小孩画作总是有风筝、气球五线谱,而且五线谱都是上扬的,给了他许多灵感。」王筱杰则妙喻,「就像大人看到涨停板的开心!老师觉得,上扬真是人们共同的符号,让人充满喜乐。」(八方新气关渡艺廊举办「壶之意志—品饮美学新构成 王侠军茶具创作特展」,即日起至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