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岸和平搭桥点灯
(图/本报系资料照)
在两岸「澳门和合论坛」举办前夕,想谈谈这些年来推动两岸「政治性对话」的心路历程与感想。
两岸关系的本质是政治问题,两岸要和平就必须对话以寻求妥协与共识,如果不沟通对话,那必然是以冷冰冰的经济或军事实力来决定结果。1992年曾有过一场政治对话,确实曾为两岸开启了一段美好的交流岁月。在这期间纵有周折,也通过连战的「破冰之旅」与「马习会」等重要政治对话维系了交流的动能,由此可见政治对话的重要性。
「九二共识」形成后,两岸的政治对话就再也没有碰触到核心的问题。例如,两岸的政治定位为何?如何解除两岸在法律与政治层面仍处于敌对的状态?如何签署和平协议为两岸创造和平?如何处理台湾的国际参与?两岸未来如何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也就让两岸30年来的对话,功能始终有限,而且也终于酿成如今所有对话中断的不上不下局面。
政治对话通常都是通过官方或半官方来进行,面对两岸对话的困局,我作为一个纯然的民间人士,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自问对于如何解决两岸核心的政治问题,明明就有一套完整的论述与方案,难道就只能书空咄咄吗?为此,从十几年前开始「起而行」,想尽一切办法以纯民间的身分举办了一系列的两岸「政治性」对话,试图为两岸叠加一些增进彼此了解,进而有可能促进新共识形成,以解决两岸某种政治僵局的方案。
在2009~2013年期间,建立了在政治、涉外、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平台,推动超过10场次的重要对话,地点在日本、澳洲、北京、台北、重庆、太原、青岛、宜兴等地。这些会议虽不曾获得两岸官方「正式」授权,但也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研讨会,一是出席成员涵盖了两岸最核心的政治幕僚、智库成员、退休大使、退休将领,甚至包括民进党的吴钊燮、陈明通等先生都曾出席。另一则是对话议题的设定都是针对最核心敏感的政治议题,进行各抒己见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对话。
这些会议的议题都是台湾所关切的核心议题,可弥补两岸官方或政党对话的不足,但由于没有官方授权,会议成果很难转换为两岸的正式共识。但两岸既然有沟就必须通,这件事的重要性无庸置疑。另外,我也坚信一个原则,就是会议一定是公开的,因为会议本身并不是要找寻方法而已,更多的是唤起民众的重视,深刻了解政治沟通对话的重要。
近来两岸关系几乎没有回暖空间,民进党的赖清德已坚定地选择分离主义立场,而中国国民党中央对两岸关系也是只秉持「只经不政」的闪避立场,这使得两岸的政治难题根本没有解决的机会,如何创造和平根本也没有讨论的空间。
在此种逆境下,我选择继续因2014年太阳花运动而中断的两岸对话。即将于澳门举办的两岸和合论坛再次邀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士与会。在这个艰难时刻,论坛的召开本身就有其意义,而论坛的形式不是找学者写些学术论文,而是针对两岸最敏感核心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想法,进行一场「有建设性的、有具体方案的,能为推进两岸关系添砖加瓦的『政治性』对话」。这也算是一介平民能为两岸和平所贡献的绵薄心意吧!
两岸难题不应用军事来解决。「倚美备战」的逻辑是经不起检验的。「沟通才能避战,和平才能止战」,勇于直面而非逃避两岸政治难题才是正道。预祝「澳门和合论坛」顺利,也期待参与者与两岸有志之士能够贡献智慧集思广益,为两岸和平搭桥点灯。(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