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的《疫苗戰爭》:全球抗疫真的會有「贏家」嗎?

由布兰登.波瑞尔所着的《疫苗战争》统整了新冠疫情的多方资讯,集结出这两年来人类历史上的抗战日志。图为2021年World Press Photo得奖作品之一,来自印尼的摄影师Joshua Irwandi拍下染疫死者的遗体被裹着塑胶袋的画面。至今全球仍被疫情所苦所困,照片背后也提醒我们:人类仍未战胜这一场战役。 图/World Press Photo

打从人类史的第一天起,我们和微生物的爱恨情仇就不曾停歇。在微生物引起的各式病痛都让人类面临严重挫败后,人类最终都靠着科学力量再站起来。但这次与新冠病毒的抗战有许多史无前例的纪录,因此透过《疫苗战争》一书,格外值得我们搭配些许科学知识,一起回顾这两年来的亲身经历。

《疫苗战争》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生物学博士布兰登.波瑞尔(Brendan Borrell)所着。波瑞尔放下他热爱的中美洲雨林研究,毅然决然投入全职写作,他曾专研的主题涵盖犯罪、商业、科学,也因为环境议题相关的报导获得重要新闻奖项之一George Polk Award。这一次,他更是统整新冠疫情的多方资讯,集结出《疫苗战争》这本抗战日志。

当疫情爆发时,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新讯息轰炸,无暇将整起事件的前后有系统地串起。在此书出版前,波瑞尔已经在多本杂志上刊载疫苗研究报导,而这本书巨细靡遗地统整了在美国这端从接获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到拜登总统上任之间,美国政府、民间机构在部分防疫政策决定和疫苗开发上的枝枝节节。随着时间顺序的推移,《疫苗战争》一步步让读者回想起疫情的恐怖和科学的力量。

疫情约于2020年3月在美国迅速传散开来,时任美国总统川普和副总统彭斯以及其底下的各个部门,即使面对强大的敌「毒」,却无法凝聚共识的结果,多少推迟了抗疫的进度。图为2020年4月,川普和彭斯在白宫举行每日新冠病毒简报会。 图/路透社

透过《疫苗战争》内容里的顺序推移,带着读者一步步回想起疫情的恐怖和科学的力量。图为2020年12月24日——正值美国疫情高峰期间——马里兰州葬礼服务员将染疫死亡的遗体从医院停尸房送进货车。 图/法新社

现实总比电影小说的剧情更离奇。从目前看似疫情起点的2020年1月开始,当上海的微生物学家张永振博士将病毒基因序列寄出后(他是首位公开病毒基因序列的人士,却在日后被中国噤声),理应由世界卫生组织来调度的新兴病毒研究,居然变成各个独立研究团队各凭本事、争相试图取得活病毒来测试自己的疫苗或药物的大乱斗。

新冠病毒的狡狯让人疲于奔命,而汇聚全世界杰出人才的美国不可能错失一展身手的机会。无奈美国政府的相关应变组织各据一方,坚持己见所延伸出的混沌状况让从上至下的政策推展大受限制。时任美国总统川普和副总统彭斯、川系阵营和在野党、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和底下的各个部门、联邦与州政府、军方与科学家,即使面对强大的敌「毒」,却无法凝聚共识的结果,多少推迟了抗疫的进度,也让人见识到美国突破天际的科技力最终还是不敌人治的难处:

图/法新社

▌ 笼罩在总统选战下的疫苗竞赛

从疫情爆发到疫苗开发,这场竞赛并不是由拳头的大小决定。即便在美国政府号召的曲速行动第一次会议占据前两名的地位,资深药厂默克(MSD)和赛诺菲(Sanofi)最终皆因为临床一期试验不见明显效果而被对手远远抛在脑后。最终,默克选择认赔转战治疗药物,赛诺菲直到今日仍多次希望修正再上路挽救颓势,甚至拉了另外一家mRNA公司——Translate Bio——来助阵,但依然面临新冠疫苗市场紧缩的现况。这也反映出:套用过去做出优秀疫苗的策略并非不好,而是老厂手牌即使多如过江之鲫,但若没有在第一时间押对宝,就很难在这场时间和资源受限的究极赛局中翻身。

疫苗开发团队一板一眼追求真相,希望自家开发的疫苗能在多重审查下挽救崩解中的人类社会,但还有其他外力在拉扯科学成果的分享。毕竟冰清玉洁的科学难以实现,要进入市场就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拜登和川普的激烈选战中。

好不容易在2020年末看到曙光之后,疫苗分配又再次重击新确诊数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的美国。当时,被选举和疫情双面夹击的川普着实不好受,而准备验收成果的药厂究竟是不想卷入政治风暴还是巧合,使得最终批准疫苗紧急授权的角色落到拜登新政权上。然而拜登政府往后也饱受抨击,被认为没有让疫苗及早通过正式审核,说服更多民众接种。

当局者一直以来都承担骂名,回顾历史又是否能够将解答谜题,大概就如新冠病毒是否从中国实验室开始延烧的问题,只有寥寥关系者握有那把钥匙。

美国疫情分成好几波高峰,其后在疫苗的施打和分配上也引起诸多问题,包括批准疫苗使用、说服民众接种,以及后续所引发的疫苗阴谋论、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等等问题。图为2岁染疫的美国儿童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接受治疗。 图/路透社

「在美国:记得」(In America: Remember)图为艺术家Suzanne Brennan Firstenberg在美国华盛顿纪念碑的临时艺术装置——透过插上超过630,000面白色旗帜,纪念染疫死去的美国人。 图/美联社

批准疫苗紧急授权的角色落到拜登新政权上。然而拜登政府也被认为没有让疫苗及早通过正式审核,说服更多民众接种,后续也出现民众抗议政府的疫苗政策。图为11月20日,示威者在纽约反对拜登的疫苗强制令,其中一名示威者在窗前让孩子们拆下口罩。 图/法新社

时势造英雄,平时难以跃上萤光幕的政府官员和科学家,是疫苗开发和配送上不可否认的重要角色。波瑞尔在描写美国方的角色时,透过一年多的深入访问,让他们在各个决策点时的困惑和毅然决然跃然纸上。例如,第二章才出场的主管卫生部防备应变处的助理部长罗伯特.凯雷克博士(Robert Kadlec),一直到后记都不断出现在书中许多段落。尽管外界不一定熟知这个角色,但笔者认为他可以被视为《疫苗战争》中的灵魂人物——因为在最终决策者的背后,有无数个像凯雷克的角色:

除了本命角色凯雷克,在2020年1月中旬前往武汉目睹了当地医疗体系崩坏的美国医师麦克.卡拉汉(Michael Callahan),或者在疫苗研发和推广上大活跃的疫苗学者基兹梅基亚.科贝特(Kizzmekia Corbett),都是美国端开始防疫行动和促成疫苗开发成功的大推手。

左起为疫苗学者Kizzmekia Corbett、书中灵魂人物Robert Kadlec,以及美国医师Michael Callahan。 图/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美联社、麦克自拍

▌ 被遗忘的「其他」疫苗研发团队

《疫苗战争》的版权在2020年7月卖给了HBO电视频道,也有可能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例如,相比起美国,另一头的英国科学家看起来更是一群「对峙的人」。因此,若站在国际角度来看这本书时,多侧重在论述美国端的《疫苗战争》确实有遗珠之憾。本书出场角色之多令人眼花撩乱,但毕竟这是个政府与民间交织出来的史诗历程,单单要诚实论述并整理美国端发生的事就已经是巨大工程,只是我们不能遗忘美国以外,在抗疫事件上协同作战的每个要员。

例如,德国BioNTech公司的夫妻团队Uğur Şahin和Özlem Türeci长期钻研mRNA的用途,而该公司与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合作开发疫苗。此外,牛津大学疫苗学家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吉尔伯特共同开发出了以腺病毒为基础的COVID-19疫苗,该大学与位于英国剑桥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公司合作,生产着低成本的疫苗供应全世界。

然而如此不平凡的女性科学领头羊,在书中出场的篇幅相当有限。到了波瑞尔笔下,吉尔伯特只剩下保守的科学家形象——一位穿着阿玛尼衬衫和Manolo Blahnik靴子出现在Vogue杂志上的人物。波瑞尔在书中选择不去追寻更深层次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她会被列在一篇关于「塑造2020年的女性」的文章中。

对吉尔伯特而言,她也并非想活在镁光灯下,媒体的关注反而让她战战兢兢。她最初也不太能接受大众对她作为「女」科学家的着墨,毕竟科学家不该用男女来审视其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如今已接受「女性也能在科学界闯出一片天」的榜样,还与人合著了自己的书。

图为对世界抗疫有重要贡献的牛津大学疫苗学家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为表彰其成就,她的专属芭比娃娃跟着问世,期许启发更多年轻人。 图/欧新社

图/法新社

由胜利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仿佛都能替当初的决定做最佳辩解。但镁光灯外的药厂甚至非欧美的疫苗开发的血泪又如何?这本书稍微提及其他没能压线的欧美大药厂,但对于其他非欧美的开发者只字未提。没有美好结局的故事难以获得注意,但他们仍然值得留下足迹。

第一批被广泛施打的COVID-19疫苗源自欧美的对手:2020年8月,俄罗斯疫苗Sputnik V首先被授权使用,中国疫苗CoronaVac和国药集团随后跟着问世,但这些紧急授权是在大规模临床试验完成之前就被批准的。从道德和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蛮横不讲理的,然而这些欧美不认同的作为,却或多或少帮助了中低收入国家。

姑且不论出发点为何,中国很早就大量出口自家疫苗,到今年10月底,它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送了约11亿剂疫苗。相比之下,政权转换期的美国在这次国际抗疫行动中扮演着尴尬的角色。直到最近几个月,美国才开始捐赠疫苗。截至10月21日,美国已经提供了2.06亿剂疫苗,而拜登政府在推广国内追加第三剂疫苗的同时,也向世界宣告美国会透过捐赠疫苗持续协助需要的国家。

换个角度来看,困扰着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不是这本书的探讨主轴,而是带着读者一起浏览这个时间轴内发生的种种事件,留下一定空间让读者去评价书中的各个角色。

时至今日,这一场疫苗战争仍是进行式,这些新冠疫苗的「创世纪」公司还要面临其他抉择,诸如:智慧财产权(辉瑞决定最快在2076年才释出配方细节)、推广第三剂疫苗(辉瑞和默德纳的mRNA疫苗都获得美国疾管局委员会的认可)、抗病毒药物的冲击(默克和辉瑞都推出强效药物并获得美国政府大笔订单)、mRNA技术扩展(流感疫苗mRNA化和心脏病治疗新选择),以及国际捐赠的道德议题。以上种种,都让我们看到这本书的余波仍将无远弗届的影响着后疫情时代:

「疫情尚未结束,人类仍需努力。」

「疫情尚未结束,人类仍需努力。」 图为一名被隔离的染疫者,这一场疫苗战争仍是进行式。 图/路透社

《疫苗战争:全球危机下Covid-19疫苗研发揭密,一场由科学家、企业、政府官员交织而成的权力游戏与英雄史诗》

作者:布兰登・波瑞尔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12/02

内容简介:记者布兰登・波瑞尔透过访问超过百位疫苗研发竞赛中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关键人物,爬梳世纪瘟疫始末、深入分析Covid-19疫苗研发实况,同时亦不放过台面下盘根错节的政治棋局,并一窥美国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势力与派系,倾全国之力执行「曲速行动」计划,在最短时间内打下第一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