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筆記】林明德/發見蜜蜂
发见蜜蜂。(图/李国殿摄影)
腊梅冒寒开
幽香引来花天使
巧妙天安排
蜜蜂,又称蜡蜂。明.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卷三十九.虫部〉云:「蜂尾垂锋,故谓之蜂,蜂有礼范。」
蜜蜂属(学名:Apis)是膜翅目蜜蜂科下的一类真社会性昆虫。其族群成分包括:一只蜂后(王)、数百只雄蜂及数万只工蜂。
蜜蜂产的卵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蜂,而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仅有一只,即蜂后,其余则为工蜂;后者发育成为雄蜂。
蜂后食用由工蜂所分泌的蜂王浆,负责产卵。雄蜂的形体比工蜂大些,但不会采集花粉和花蜜,唯一的功能是与蜂后交配,任务完成即宣告死亡。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蜂,寿命约三十到六十天,这期间,工蜂负责内、外勤务,包括巢内工作与野外采集工作。
工蜂头部的腺体会分泌蜂王浆,喂养蜂后、雄蜂,与幼虫。牠采来的花蜜,经过酝酿形成蜂蜜。长大的工蜂,腹下腺体开始分泌蜂蜡,经过咀嚼后吐出来,以建筑或修补蜂巢。
工蜂每天忙碌于花丛与蜂巢之间,吸取花蜜、花粉,并吸水回巢,供巢中群体所需。唐.罗隐(833-909)曾有〈蜂〉一诗:
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描写工蜂任劳任怨的虫性,颇为传神。
工蜂生命即将终了时,体能衰退,无法工作,牠会选择飞离蜂巢,结束一生。
大多数的蜜源植物(虫媒花),每天会分泌少量花蜜,外勤工蜂把采集的花蜜储存胃中,回巢后将酿蜜工作交给内勤工蜂,内勤蜂会加入各种酵素,转换糖类,组成蜂蜜。
蜂巢是由六角柱体所构成,在最小的面积建造最多的封闭空间,巧妙神奇,真是不可思议。有人说工蜂是天生的建筑设计师。
蜜蜂口器细长柔软,可以深入花朵中吸取花蜜而不伤害花朵;身上有许多绒毛,容易黏附花粉,在传授花粉上是相当重要的虫媒,因此又有授粉高手之称。
工蜂对于气候相当敏感:蜜蜂出巢天气晴,蜜蜂不出工大雨即将降临。真不愧是气象的预测家。
长久以来,在雅、俗文学里,蜜蜂的评价出现两极化的现象。前者如:「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对于无名的花,蜜蜂也一样亲近它」、「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蜜蜂酿蜜,不为己食」。
显然是正向的描述,意义自是庄严。而后者,在台语词汇却出现不同的情境,蜜蜂成为「采花蜂」(等于「采花贼」),专指对女性始乱终弃的男子。俚语就有句:「查某人上惊去拄着采花蜂。」基于这样的理解,许多台语流行歌的作词者不明究里,而主唱者推波助澜。例如:洪荣宏〈五月花〉:「一欉采了又一欉,女性最惊采花蜂」,江蕙〈爱与恨〉:「你那亲像采花蜂,花蕊采了换别欉」,蔡幸娟〈阮无爱你〉:「花言巧语采花蜂呀,请你不通膏膏缠」。传唱大街小巷,负面的讯息在听者脑海里薰习既久,积非成是,不能移易,真令人叹息。
工蜂扮演多重角色,任劳任怨,而花天使,是牠的名字。
牠因缘际会迹近冰清玉洁的梅花、染净皆离的莲花,以及无名的野花,在在示现「无缘大慈」又「无我」,令人感动。
透过文献追踪与实际观察,我发见蜜蜂的真相,也为牠说了一些公道话。
一只蜜蜂远远的闻到粉红清香
奋力追逐却只能在花瓣外徘徊
紧闭花蕊含情回应诚挚的叩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