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米色变!营养师揭米制品选购3诀窍:这成分愈高愈好

国内粿条制作过程,不需经发酵程序。(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宝林茶室」中毒者都曾吃过粿条或河粉,营养师李婉萍指出,米酵菌酸仅为Bongkrekic Acid的中译名,与「米」无直接相关,建议民众只要选购有取得产销履历、CAS及有机验证的包装食米、米粉、粿条、米谷粉等产品,就可降低致病的风险。

李婉萍在脸书粉专PO文指出,最近大家对米制品有些许疑虑跟害怕,她觉得应发文舒缓大家的紧张,至少对台湾国产的米可以放心一下。

李婉萍指,国内每年稻米产量约140万公吨,稻榖收获后由粮食业者碾制加工为白米或糙米,包装于市场销售,加工过程未经发酵,且市售食米多数于收获后半年内售罄,没有保存过久致病菌污染之虞。

「米酵菌酸」只是中译名,与「米」没有直接相关,且过去发生的中毒案件发生主因多为摄取发酵椰浆和发酵玉米产品造成。

李婉萍指,国内以米为主成分或纯米制成的粿条、米粉等产品,夹起来照光不会呈现透明,不经过发酵步骤,制程单纯,所含米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外包装标示的成分栏,米原料排在愈前面表示在所有成分中含量愈高。

李婉萍建议民众或餐饮业者,选购有取得产销履历、CAS及有机验证的包装食米,及纯米或以米为主要成分制作、具有产销履历或有机验证、无过度添加物的米粉、粿条、米谷粉等产品,就可降低致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