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列为疾病 癌疲惫困扰逾9成癌友
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携手台湾肿瘤护理学会,编撰发行《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近期推出第2版,盼改善与预防癌因性疲惫症。(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癌症治疗近年出现显著进展,但因疾病、治疗过程引起的不适,仍困扰着许多癌友。50岁的单亲爸阿强(化名),罹患大肠癌3期,尽管身强体壮,体力却在化疗后急转直下,经医师诊断为重度癌因性疲惫症。因无力上班养家,阿强曾想过放弃化疗,重返工地,所幸透过癌疲惫的治疗、恢复体力,如期完成疗程而痊愈,也顺利重返职场,为生活继续奋斗。
根据统计,超过9成的癌友曾因「疲惫」而影响生活品质或生理活动。为提升外界对「癌因性疲惫症」的了解,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台湾肿瘤护理学会编撰发行《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近期推出第2版,盼改善与预防癌因性疲惫症。
癌症本身与相关治疗,往往带给病人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理事长萧惠桦表示,癌疲惫在临床上常受到忽略,主因包括病人鲜少主动向医护反映,认为生病时「累」是正常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癌疲惫并非仅仅只会影响生活品质,义大癌治疗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谢孟哲说,癌疲惫已被WHO正式列为疾病,无法单纯透过休息来改善,若未妥善治疗,病人会因体力严重下滑,对治疗产生恐惧或无法耐受,降低继续接受治疗的意愿,就算意志力坚强,也会因体力问题而被迫暂停或延后治疗,一旦疗程没有按照进度,疗效和存活率就会受到影响。
萧惠桦表示,新版《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加入更多临床实证与治疗介入方法,医护人员需视病人的疲惫程度,施以药物或非药物介入。其中未达4分的轻度疲惫,可透过运动、睡眠卫生、营养等非药物处置,一旦进展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惫,则要加上药物处置,包括类固醇、精神刺激药物、中草药,以及黄耆多糖注射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