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疲惫」拖累治疗效果 这些方法击退猪队友

癌症疗法日新月异,勿让癌疲惫扯治疗后腿。(示意图/Shutterstock)

癌症令人闻风丧胆,给病患带来极大压力,然而随着医药的进步,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持续增添病患与家属希望,疗程中引发的「不适症状」,也因为容易让疗程无法如期完成,进而影响疗效果,导致愈加受到重视。医师表示,「不适症状」从过往已知的疼痛恶心、呕吐,到现在的「癌因性疲惫症」,透过妥善的处理,让病人拥有最好的治疗效果与生活品质。

根据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的「2015全台湾癌症病人之癌因性疲惫症流行病学调查」,高达92%台湾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惫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问题证实是最令台湾癌症病患困扰的症状,超越睡眠、疼痛、食欲不振、忧郁等;临床上,却因病人极少主动、或无法清楚向医护人员描述,导致疾病很容易遭忽略,进而影响疲惫评估与治疗处置。

台北长庚纪念医院一般外科乳房外科科主任游启昌医师表示,癌症治疗本身就是件很辛苦,再加上癌疲惫,对治疗效果大有影响。(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躺着都会累!未妥善处理 癌疲惫恐影响治疗

「癌症药物可以增加存活率,但前提是要如期的完成治疗」,台北长庚纪念医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科主任游启昌医师表示,癌症治疗本身就是件很辛苦、并非令人开心的事,一旦再加上癌疲惫的困扰,在生理影响心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治疗产生畏惧,甚至因此放弃治疗。

副作用控制好 抗癌路上更添信心

游启昌医师指出,对于非转移性、以痊愈性为目标的治疗,药剂常常需给得很强,患者负担大,此时势必要将副作用控制好,才能在预定行程内完成治疗,达到最佳疗效;面对属于转移、较为后期的治疗,由于往往属于长期抗战,除了疗效,预先让病人知道各种副作用,并告知是「可处理的」,有助于提升病患信心,在抗癌路上坚持到底。

过往,癌疲惫曾被认为是因失眠、焦虑,或是恶心呕吐的营养问题引起,却也常常在针对各个因素去改善后,依旧未见起色,使得不少病患开始「自我合理化」疲惫症状。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癌因性疲惫症列为一种疾病,我国医护界也合力编撰完成《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让癌疲惫渐渐受到外界重视。

●癌疲惫两大成因:癌症本身 + 癌症治疗

对人细胞来说,癌症治疗本身就是种压力,当在攻击癌细胞同时,也会让健康细胞面临到压力,随着治疗时间与次数的增加,堆积的副作用也会越来越严重。台湾癌症全人关怀基金会董事长马偕医院兼任主治医师谢瑞坤医师表示,癌因性疲惫症的成因,除了癌症的治疗,也包括癌症本身「尤其是较晚期的期别」。

谢瑞坤医师强调,癌疲惫一方面会带给病人极度疲惫,影响生活品质,无法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治疗,若未妥善处理,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双重癌疲惫打击,将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无法期待治疗带来的效果。

一名52岁的妇女,五年前面对乳癌曾抗癌成功,去年却因为肩膀痛,回诊发现癌细胞复发,同时合并骨转移和肝转移,确诊为癌症四期;此次的治疗过程中,渐渐出现疲惫症状,生活品质大受影响,自述不管睡多久都相当疲惫,就算工作性质属于静态文书处理,疲惫状态也让她几乎不堪负荷

该病患经评估属于中重程度的癌因性疲惫症,给予药物治疗、缓解疲惫症状后,已渐渐恢复体力继续接受治疗,不仅肿瘤缩小,也能继续上班并有活力的过生活。

●非药物处治+药物处治 双管齐下击退癌疲惫

「癌疲惫是可以治疗的」,游启昌医师表示,根据《癌因性疲惫症临床治疗指引》,低于4分的轻度疲惫,可以采取运动、营养饮食、睡眠卫生等非药物治疗来因应或预防,若来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惫,便建议加上药物治疗,而研究显示,我国超过1/4的癌症患者,便是处于此阶段的中重度疲惫。

病患或家属可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 癌因性疲惫症诊断准则》,来评估是否面临癌疲惫威胁。(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谢瑞坤医师补充道,病患或家属可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 癌因性疲惫症诊断准则》,来评估是否面临癌疲惫威胁,并主动积极的告知医护人员,「否则一旦恶化到一定程度,像是已处于恶病质,便不太容易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