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旗迎来六十岁生日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4日电(记者张玥)9月3日是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成立60周年纪念日,刚刚大学毕业鄂伦春族小伙子龙飞,作为志愿者早早来到了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体育场,为当天的文艺演出做准备。

“不仅是鄂伦春族,还有蒙古族汉族等,我们共同生活在这里,共同见证了鄂伦春自治旗日新月异变化。我为自己能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感到非常骄傲,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河龙飞说。

演出的第一篇章民族自治》拉开帷幕,看台上一位满头银发老大娘激动得热泪盈眶。

“你看,以前我们就住在‘撮罗子’(鄂伦春、鄂温克赫哲东北狩猎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窝棚)里,冬天那个冷啊,妇女生小孩就在这里面,很多人都在月子里落下病,三四十岁就死了。鄂伦春人每天靠打猎为生,打着什么吃什么,医疗教育几乎没有。那时候,哪敢想能活到70岁啊。”今年70岁的德喜华一边指着台上的演出道具一边跟记者说。

1951年6月7日鄂伦春自治旗宣告成立,鄂伦春人从原始家庭公社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这里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当时,全旗人口只有778人。1958年全旗全面实现定居,此后单一狩猎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以猎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格局开始形成。

1996年1月23日,鄂伦春自治旗委、政府从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在全旗境内实行“禁猎”,使鄂伦春族告别了传统狩猎的生产方式。2005年,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重点帮扶为契机,一个培养猎民生产技能、锻炼猎民致富能力、提升猎民整体素质的新猎民队伍形成。

60年来,鄂伦春自治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上了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现代产业之路。全旗现由21个民族组成,总人口发展到32万,12个乡镇公路畅通,通讯快捷,全旗上下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事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喜人景象

截至2010年末,鄂伦春自治旗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91.5%;5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73个,到位资金11.75亿元;先后荣获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称号;建立了总额1000万元的“猎民生产发展基金”,使全旗在“禁猎”转产后接续性产业有了新发展,猎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53元,比2005年增长299%。(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