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遭二股东清仓 2022上半年亏损同比扩大459.95%

近日,呷哺呷哺股价先后经历了大涨与跳水,1月9日盘中一度涨超10%后,其股价于次日交易日下跌近8%,报9.11港元,成交量有所扩大,成交金额为20.13亿港元,总市值98.95亿港元。自去年11月至今的2个多月内其股价涨幅已累计超120%。

值得注意的是,呷哺呷哺市前现两宗大手成交,涉及1.47亿股,每股均价9.25港元,涉资约13.59亿港元。有消息称,合作了10年的二股东清仓抛售其持有的1.47亿股全部股权,套现退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该运作均属于投资项目正常操作。但也有人认为,这会在市场中造成一定负面情绪,竞争加剧下,业绩连年亏损的呷哺呷哺股价不排除已是阶段性高位的可能。

逢高必出 二股东清仓

据悉,呷哺呷哺因日前股价跳水引发关注,其早盘低开超7%,报9.14港元/股。但就在1月9日,其盘中高见10.26港元,创2021年5月中下旬以来新高,自去年11月至今的2个多月内其股价涨幅已累计超120%。业内猜测,呷哺集团股价下跌与其股东售卖股票的消息存在较大关联。

交易所文件显示,呷哺呷哺第二大股东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下称“GA”)旗下的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下称“GASF”)通过大宗交易悉数配售所持的1.47亿股;配售价格在每股9.25-9.30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9.88港元折让5.9%-6.4%。GASF本次套现金额约为13.6亿港元。

此次清仓前,创始人贺光启持股41.70%,二股东GASF持股13.56%。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集团于1998年11月正式成立,1999年在北京西单明珠开设第一家餐厅,2008年11月获英联投资注资5000万美元,并于2014年在港股主板上市。而GASF总部位于新加坡,专注于投资亚洲成长型企业。

据了解,2011年因证监会提高餐饮企业上市门槛,众多明星企业如俏江南、广州酒家、小南国等相继搁置IPO计划,于港交所上市的小肥羊也被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收购。餐饮行业投资将至冰点。

在此境况下,GASF于2012年12月从原投资方英联投资接受转股。于2017-2021年间,GASF又陆续投资了资了字节跳动、喜马拉雅和本站云音乐、叮咚买菜和话梅、Ping Pong和% Arabica咖啡等诸多企业。

GASF陪伴呷哺呷哺长跑的10年间,呷哺呷哺门店从2012年的300家猛增至2021年的1024家,上市后基本以每年1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在高速发展中后期,GASF开始逐渐在高位减持套现。据报道,呷哺呷哺上市之初,GASF持有3.41亿股、持股比例32.32%。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分两次减持,持股比例降低至19.47%;2020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减持至13.6%。其中2018年初GASF配售出售价格为13.65-14.10港元,套现约1.2亿美元,从这些年的股价走势看,几乎都在高位或最佳时机抛售。

业绩连续下滑 门店扩张不止

股权变动之际,呷哺集团对外表示,从全国市场看,业绩正在全面复苏中,2023年,将继续启动全面扩张战略,全年在国内和海外计划新开门店超240家。

虽然呷哺呷哺的扩张计划在继续,但其过去三年间的业绩却呈现下降趋势,呷哺呷哺品牌收入下滑25.6%。受疫情影响其2022年上营收大幅下滑了43.1%,其子品牌凑凑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39.83%,但今年表现也不乐观,上半年业绩下滑9%。凑凑增长贡献低于呷哺呷哺业务削减力度,此外凑凑今年业绩不及预期,致使上半年整体业绩下滑29.2%。

值得注意的是,2022上半年,呷哺呷哺亏损2.80亿元,同比扩大459.95%,关店37家,呷哺集团经营门店较上年1024家缩减至1008家,其中呷哺呷哺810家、湊湊198家。呷哺集团曾表示,2022下半年将加速完成扩张计划,计划新增门店100家。

据了解,2021年呷哺呷哺迎来上市后首次亏损,亏损额为2.9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9万元,同时现金流减少还大举关店229家。实际上,呷哺呷哺自2018年实现利润4.62亿元后,业绩便开始持续走低。其中,2019年利润为2.88亿元,同比下滑37.71%;2020年利润为0.02亿元,同比下跌99.36%。其在财报中也多次表示,持续不断的疫情导致部分餐厅无法正常营业,是公司业绩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

未来发展方面,机构看法也不尽相同。国金证券表,呷哺呷哺核心看点为α层面困境反转+β层面疫后复苏带来业绩、估值修复,预计22E~24E归母净利-2.4/3.2/6.5亿元,目标价9.7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而大摩则在2022年11月予呷哺呷哺“减持”评级,预测股价在未来45天内将跑输同业表现,或有70%至80%机率发生,目标价3.1港元。该行认为,呷哺呷哺前景仍具挑战。

(郑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