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 小心变成「小鹿斑比」!

▲「汗斑台语称「白癣」,正式的名称为「变色糠疹」。(图/成医提供)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一名妈妈带着国中生儿子来到成大医院皮肤门诊,掀开男孩上衣,背部及前胸都是边缘不规则、小点融合大片白色病灶,细看上面还有轻微的脱屑,医师怀疑是霉菌感染,刮了皮屑检查证实是俗称的「汗斑」,经开给抗霉菌药膏,及请家长自行购买抗皮屑芽孢菌的洗发精回家涂抹身体,进行治疗。

成大医院皮肤部徐慈谦医师说,在闷热的梅雨季里,门诊常会看到胸、背部及手臂上出现像梅花鹿般、大小不一的红褐色或白色斑点,平日里几乎没有症状,但流汗后可能会有痒或刺痛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汗斑(Tinea versicolor / pityrasis versicolor)」,台语称「白癣」,正式的名称为「变色糠疹」。

▲门诊常会看到胸、背部及手臂上出现像梅花鹿般、大小不一的红褐色或白色斑点,平日里几乎没有症状,但流汗后可能会有痒或刺痛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汗斑。(图/成医提供)

由于皮肤常见的菌落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 Pityrosporum orbiculare)在夏天或闷热时容易增生,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人特别容易反复发作,尤其是年轻族群,此疾病虽不易根治,但还容易治疗、控制。

治疗汗斑,除医师给予外用的抗霉菌药膏外,患者也可自行购买含能杀死皮屑芽胞菌成分ciclopirox、ketoconazole、zinc pyrithione、selenium sulfide/disulfide等的「洗发精」涂抹于「身体」,停留5至10分钟再冲掉,每周2至3次,以降低菌量,防止发作。少数难以治疗或病灶面积较大的患者,医师可能会考虑给予口服抗霉菌药物

徐慈谦医师指出,治疗汗斑后的皮肤因霉菌破坏色素,会留下深浅不一的色素变化,通常会在数个月后渐渐回复,千万不要以为还没好而一直吃药或擦药

▲成大医院徐慈谦医师指出,治疗汗斑后的皮肤因霉菌破坏黑色素,会留下深浅不一的色素变化,通常会在数个月后渐渐回复,千万不要以为还没好而一直吃药或擦药。(图/成医提供)

徐慈谦医师也提醒,患者应尽量保持身体干爽,流汗后尽速把身体擦干,就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若因职业体质关系容易身体潮湿,衣物可尽量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或是多准备几套衣物,流汗后直接替换,避免霉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