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井的大坑… 山西古老「地窨院」消失中
山西省南部的平陆县有一种古老又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就是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地窨院」,人们在平坦处挖下大坑,然后在坑内建窑洞,白天在地上劳动,晚上到「地下」休息。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近30年间,地窨院消失了90%以上,地方政府正研拟如何保存这些「地下村落」。
《新华社》报导,地窨院一般长宽30至40公尺,深10公尺左右,呈方形,外面看很像一个天井,其内部布局类似北京四合院,有正窑和侧窑之分。正窑向阳供人居住,侧窑背光用于堆放杂物和圈养牲口;与正窑相对的是一条狭长倾斜的门洞,用于上下出入。地窨院里都掘有深窖,用来积蓄雨水,供人畜饮用,并挖有「旱井」,用于排放生活污水和雨水。
学者估计,这种建筑方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由于当地风沙大,石块及木材稀缺,人们就在采取「半地穴」建筑。因此,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看去不见村,入村不见人,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极具地域特色的「地下村落」,现在面临消失危机,因为年轻一辈觉得窑洞采光与视野不佳,出入还要「爬坡」。(图/新华社)
据悉,比起盖在地表上房屋,地窨院除了具有良好的防风能力,而且冬暖夏凉。与平陆县隔着黄河相望的河南省陕县,也有类似的地下窑洞,被称为「地坑院」。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不再喜爱地窨院,更愿意在地上盖敞亮美观的砖瓦房,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坚守着这种古老的地下民居。据统计,在1980年代,平陆还有1万7千多座地窨院,但现在只剩1千多座。
对此,平陆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地窨院的保护,但整村保护已经难以实现,只能进行零散式的保护。另外,县府还计划开发地窨院旅游,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到地窨院的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