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生喊「眼睛好干」干眼症年增10% 3人就有1人中

如果已有干眼症,骑机车时眼睛长期吹风可能会让症状更加恶化,建议配戴包覆性强的防风眼镜。(图/记者黄鹏杰摄)

热门实境秀《黑白大厨》冠军、评审猛眨眼,疑似有干眼症症状,事实上,随着3C产品普及,干眼症已成为困扰民众的常见文明病,甚至出现年轻化趋势,医师透露,竟有小三患者因眼干而就医。另外,广大机车族也要当心,因为眼睛长期接触风、空污,也容易让干眼症更加恶化。

依据美国眼科学会估计,全球约有3.4亿人罹患干眼症,光是美国就约有2,000万名患者,台湾也不例外,根据健保署统计,干眼症发生率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长,近20年间每年患者增加人数从38万人,大幅上升至70万人,台湾干眼症盛行率高达30%,每3人就有1人罹患干眼症,推估约有700万人饱受干眼症所苦。

林口长庚研究团队更针对1997至2013年台湾健保资料库中的干眼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18岁以下的干眼症患者暴增53倍,而且确诊时大多已出现角膜损伤的情形,风险较年长患者增加6.66倍,若不及早确诊治疗,可能致角膜穿孔、发炎溃疡等并发症,恐有失明风险。

「年龄虽然是干眼症的危险因子之一,但并非绝对,临床上看到很多年轻人病况比老人家更严重!」朝沐和安诊所院长、眼科医师陈韵臻透露,这与使用3C产品年龄逐渐下探有关,遇过最年轻的干眼症案例是小三学生,自述眼睛干涩不舒服,另一个小六学生则是眼睛干到角膜已破皮。

「过去几乎不会有年轻的干眼症患者!」基隆长庚纪念医院眼科孙启钦教授说表示,林口长庚研究团队发表于美国眼科医学会的期刊报告却发现,1998年时18岁以下的干眼症患者仅占0.01%,但2013年时却暴增为0.53%。

正常的眼睛表面有一层泪液层,由外而内分别为油脂层、水液层、黏液层,经由眨眼的动作而均匀分布,形成一个润滑保护膜,如果有一层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匀,都会造成干眼症,因此干眼症成因可分为缺水型、缺油型、缺黏液型,其中缺油型干眼症最常见,大多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

孙启钦教授说,一般来说每分钟应该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泪腺分泌,而使用3C时由于眼睛紧盯萤幕,就会减少眨眼次数,长期下来就会增加罹患干眼症的机率。

干眼症的症状千变万化,包括畏光、疲劳、流泪等,多数人不容易立刻察觉。(示意图/报系资料照)

「体质也是原因之一!」陈韵臻表示,如果属于易发炎的体质,眼睑的睑板腺也容易发炎,当影响分泌油脂的功能时就会造成干眼症。「但干眼症的症状其实千变万化,除了较常见的眨眼,还会视力模糊、眼疲劳、刺痛、畏光、分泌物、流泪等,有些人不会联想到自己罹患了干眼症。」

若是在不知罹病的情况下,长期骑机车让眼睛接触强风、空污,都可能进一步让干眼症更恶化。「例如新竹的干眼症患者比例就很高,除了多是紧盯电脑萤幕的工程师族群之外,也和新竹风势强劲有关。」陈韵臻建议机车族选择有面罩的安全帽,或是配戴具有包覆性防风眼镜来保护双眼。

想要治疗干眼症,必须多管齐下、内外调理。「首先要就医确认干眼症原因,如果属于最常见的缺油型干眼症,平常可热敷眼睛软化异常油脂,帮助维持睑板腺通畅,也可以多点人工泪液维持眼部湿润,避免因长期干燥引发的慢性眼表发炎。」陈韵臻说,平时使用3C产品时则要做好防护措施,例如抗疲劳的多焦眼镜或防蓝光眼镜,尽量减少眼睛的负担,同时使用20~60分钟就要看远方让眼睛放松。

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可以采用干眼针疏通术,利用睑板腺探针、睑板夹、显微刮刀、震动仪清洁仪等疏通睑板腺。「另外,也可搭配使用用光热仪器如全脉冲、ㄧ般脉冲或热脉动仪,同步疏通睑板腺及促进腺体分泌正常化。」

不只如此,饮食习惯也要调整。陈韵臻建议多补充鱼油、维生素D、抗氧化营养素等,同时也要多运动、睡眠充足,才能降低身体发炎指数,减少干眼症机率。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