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 | 把自己找到,就可以持续发展自己!
近期,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获得者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新作《叶锦添的创意美学:迈向无限透明的蓝》,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他从西方看到东方,从东方看到西方,将东西方融合,诠释出独有的“新东方主义”美学。
本书全面展示了叶锦添的创作理念、美学感悟、美学实践、审美养成等,提供一种无限可能的阅读体验。
蓝色对我来讲有某种深层的意义,这是禅意潜意识的梦境,里面包含了所有时间的回忆,蓝色是一个无限深邃的冥思之地,是意识的海洋,是我伸手触碰不及之处的一个神秘世界。
每个领域我都曾经专注于单一性,然后转入其深度,探索激活的可能。一心想寻找自我的冲击,始终如一,像一只镜子中的飞鸟,凝神内敛,抱元守一,发现无限的新奇。
——叶锦添
在本书引言“行止于流观”、第一部分“天地有大美”中,可以看到叶锦添独创的“新东方主义”美学、“创意十二流”“精神 DNA”等艺术理念生发的过程和精炼后的整体美学理念架构。
第二部分“电影美学”以叶锦添参与创作的四部经典影片《卧虎藏龙》《夜宴》《赤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作品拆解,在了解电影服装造型及场景设计的理念和实践的同时,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格调灵巧地浮现出来。
第三部分“摄影美学”展现了摄影家叶锦添是如何在按下快门的动作里参与时间的流动。
第四部分“剧场美学”记录了叶锦添在国内外剧场舞台找寻一个新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的艺术创作历程。
第五部分“美的沉思”是叶锦添作为一个追逐美梦的人,关于发现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体会。
流绘:自由太虚的绘形
YIQIYINGCHUANG
从小时候开始,我对于成为一名画家的向往就十分强烈,我好像很容易就掌握了一种单线的写实素描方法。每次我在课堂上绘画,都会引来老师与同学们围观。在我的绘画内容里,一直会出现一些珍奇的异兽,它们在一种十分自由的线条底下组成它们的形象。
我小时候废寝忘食地画这种连环图,以粗糙的方法,把自己心中的幻想画成故事,后来被我父母注意到,他们曾经多次禁止我继续画画,担心我的沉迷会影响学业。
人在还原一个自己眼前看到的世界时,总是不知所措,落差会一直存在。每一个开始画人像的人,都曾经有过这种经历,就是想着自己如何掌握眼前人物的形象,可无论如何细心地观察,再把他描画出来,总是与对象有点儿不一样。愈执着注重细节,当你观看整体的时候,愈会出现一种奇怪的偏差。
我每天都可以画一种简单的线条,从第一条线画到空白中,就会产生另外一条残影,为了平衡画面,一条一条地加上去,便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境。但是每次绘画的时候,又会重新产生吸引力,让我可以不断地画下去。这种习惯看似没有结果,我只是不断地下意识找寻它的方向,一直到最后一条线补上,感觉到那种画面上的骚动平息,我才会收笔,这样一幅“精神 DNA”的画作又再度产生。
“精神DNA”
YIQIYINGCHUANG
DNA是由双螺旋结构的多核苷酸链构成的核酸。对分子的理解是研究重要生命物质结构的第一步。DNA中藏有人类的进化记忆,而且带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遗传模式。
我认为在DNA的整个研究领域里,除了人们可发觉的物理特质,另有一股看不到的能量在运作,尽管它是透明的,但我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这种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存在。“精神DNA”既无形状,也无结构,它无法测量,以不可见的方式被储存着。它是存在于无形世界中连接情感萌发、记忆和人类历史及传承的神秘力量。
我们在有限的感知范围内看见世界,我们看到了虚空的一切现象,无法想象自己来自哪里,不断在物灵之间找寻平衡与接触点。所谓的时空也非永存,它只是停留在时间这极点上的一刻,幻化成一种存在的实体,但在下一刻它就会化为虚无,每个时空的点因为这种气的变化、能量的推移不断地移动,成为时间本身,时间就是这样左右着物质的变化。但是它真正的内容是精神的动机,是精神的世界作用于物质的世界。
最能体现我的“精神DNA”理念的作品是Lili。
Lili诞生于多年前我的首个当代艺术展,当时我要为艺术展做三个雕塑,做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忽然开始对博物馆的展览产生疑问,为什么展览似乎总在定义,每个人看展览时听到的都是一样的讲解?
如果讲解的是伤心的眼泪,观众一定会带着看眼泪的预设来看作品,这就导致他们根本没机会认真去看,因为对作品的定义已经存在了。
人都有惰性,很多时候只想知道事物表面是什么,但如果答案已经被预设了,人就没有办法,也不想知道事物内里是什么了。
雕塑作品《原欲》,是一个女孩站在一个安静的黑屋子中间,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像一种生命的独奏。我只放了一个小蜡烛在高处,让光照到女孩的眼睛上面。如果你站在她对面一直看着她流眼泪,几乎可以达成一个静态的、可以进入冥想的状态。我觉得似乎人们能在和她对视交流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灵进入雕像,接近她,这样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原始记忆就会流出来,触发人的内在反应。
我想在很多不同的场景里面放一个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融进不同的场景里,不会跳出来,于是我创造了一个人身大小的拟真 Lili,让她介入我们的日常空间,打破现有的逻辑规则,
产生另一种维度的观看方式。在做了好多展览之后我发现,她变成一种凝固时间的东西。Lili 这个作品是一个最抽象也最具象的东西,虚实并置会让我们理解世界。我希望她可以去经历一切。
“精神DNA”的主线是重新去看我们所有的这些,看事物的正确方法就是在看清楚之前继续下一个没看清楚的时刻。
《卧虎藏龙》:寻找突破点
YIQIYINGCHUANG
虚是意境,御虚行实。《卧虎藏龙》可以做到一件事情,一方面追求西方电影基础,那种一直贯彻的严谨的世界性阅读特质;另一方面,把这种语言转化为中国人的美学观点,这中间的平衡,必须巧妙拿捏。我为了表达中国书法的劲、软,首先需要的,是一张可供挥舞的白纸,松紧远近,空间与情绪得以流动在节奏中,并无限扩张。
以布料的线条与质感展现人的灵气。掌握布料和皮肤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透过衣服展现出整个人的灵气。
舞者不但走路时流动,停下后还能延续动感,周润发的服装就是运用这个原理。我加宽了他的衣服,考虑到他要拍的几场戏的动作,再决定布的质料。在《卧虎藏龙》中,我为李慕白设计了四套剪裁完全相同的大袍子,在不同的空间里面,以不同的材料来区分。其中影片尾段的竹林是在空中停留,衣服就做成两层,人一旦悬空,衣服很容易就飘起来,空气慢慢地充进衣服,由下而上鼓胀起来,整个线条层次比较多,其间的变化也表现出他心理状态的飘浮感。因为抽掉了细节,单纯以线条与质感呈现,造型也更凸显,而且由于是素面,可以任意加上不同色彩,使得这个古意精简的元素,也呈现出现代感。
行走边缘
YIQIYINGCHUANG
有别于绘画,摄影的影像更真实,好像是来自人类以外的一只手所制造出来般神奇。
摄影所赋予的是失去的时间,当我面对一个真实的人的时候,了解到他不可能存在于摄影空间里,因为那时空是静止的。在观看照片那一刻起,我将一生中所看到的无数张脸孔,逐个在脑海里翻动,一直辨认着眼前照片中的人的来龙去脉,尝试把他定格在记忆的海洋里。结果只有他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内,成为唯一的缺席者而在照片里消失了,这让我明白,时间并没有记录在照片中,时间是流动的幻象,照片里记录的正是唯一没有时间的瞬间。
剧场本体论
YIQIYINGCHUANG
电影可以随时带观众去到很远的地方,舞台则是观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事。
实际上,我所有的作品,无论是当代艺术、电影,还是舞台剧,都一直在追求现场感。我认为最美妙的就是事情发生的瞬间,那一刻我可以和观众进行最坦诚的交流。
《倾城之恋》是我导演的第一部舞台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我的“剧场美学”的一种总体呈现,我称它为“全观剧场”,是结合了我所有的不同艺术经验的创作。
读张爱玲,你要先钻入她所设定的世界,那是从她的感官无限扩展出来的世界,你只能跟着她在里面飞。没有确切的道理可循,但是又互相映射,暗示出无限的暗流。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了以电影和舞台结合的方式来做这部戏,其实就是想增加它的维度,更好地表达暧昧的空间。
所以我提前拍摄了影像,用剧场场域与电影镜头分别给予宏大和细微、抽象和具体、写实和虚幻的展现,共同创造出一个奇诡的世界。电影影像的使用不只是为了放大人物的情绪,更是为了和舞台上的时空一起,形成一种现在和过去的互文,补足张爱玲文本的多维度。
而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我选择用意象来表达。白流苏总伴着一轮月,范柳原总伴着虫鸣树影。它们常常共存,彼此却又难以触碰。白流苏追寻着终极的虚无,她和范柳原的深处似曾相识。两个人面对面,那么近,却都还是看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在看对方。
审美的建立
YIQIYINGCHUANG
审美有可能是一种人生隐晦的重要使命,因为很多意想不到的、讨论不了的重要内容都在审美里,美并不是漂亮与否,而是真正是否合乎于义,义理的产生就能保存着美的存在与发展。追逐美梦的人,他一生可能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发现美的事情上,欣赏美,甚至是创造美。
我很珍惜每一秒钟,我关心的是人的处境。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结束的时候,再回想时还能想得开,所谓无悔于心。
人天生想靠近美的东西,因为靠近美的东西,人会获得希望和能量。
提升审美并不一定要很多钱,关键是有没有机会常常进入一些珍贵的空间。我去英国时,发现他们有个很好的政策就是给学生很多优惠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有最好的东西,学生可以免费参观。社会有没有能力去做一些很好的东西给大众去观赏,引导他们去看那些真正美的东西,接受更多的美学教育、审美培养?
但说到底,光看是不行的,要想真正学进去,就要去接触,要有空间上的关系,不能只有想象。你要接触美的作品,产生经验,用经验去判断它的好坏,增加你对它的感觉。
不管通过哪种方法,对美有追求的人会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所求。更重要的是先去看,再做选择,要去现场看,有机会也要临摹一些画,逐渐在审美上越走越深入。
“新东方主义”没有决定性的理论,只是“打开一扇门”的意思,就是把原来的可能性放大,把以前所谓的“东方主义”再深度阐释。这个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被西方定义,我们要拿回定义权,自己描述自己。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养分,足够滋养我们在世界上重新做一个文化领域的王者。
在这本叶锦添的全新创意美学笔记中,他会告诉你一切的由来,更会展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我们最终的坚守。
把自己找到,就可以持续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