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社造30余年 汤锦惠找到自己的根

协会除了深入社区规画据点,也开始田野调查,将整理渔具、社区和地质公园的特色,编撰成书,出版两本《走看野柳》系列书籍。图为玛𨱈渔村文化生活协会发起人汤锦惠。(黄敬文摄)

玛𨱈渔村文化生活协会发起人汤锦惠1979年从高雄远嫁来万里,丈夫又去捕鱼,刚开始她找不到同温层,但接触野柳地质公园导览培训后,开启了她长达30余年的社造人生,当她愈挖掘、了解在地文史,就对在地愈有感情,也从社造找到自己的根。

汤锦惠说,她嫁来万里时,当地已是风景区,但仍属偏乡,一开始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饮食,但既来之则安之,拥有强大好奇心的她,1990年参与野柳地质公园培训解说员,工作之余跟着自学导览,并对导览产生浓厚兴趣。

她忆及,原先只是与同事分享兴趣,而后才成立「玛𨱈渔村文化生活协会」,招募社区渔妇加入。

她说,起初当地居民对协会的文化保留工作,多持怀疑态度,也质疑协会是否能为当地带来实质发展效益?随着协会成员持续展开蹲点调查、访谈耆老等工作,一步一脚印慢慢也使当地人改观,从抱持观望转而支持。

汤锦惠几年前也承接野柳地质公园营运,担起万里观光和教育责任,但受疫情、陆客短缺影响,经营公司已烧掉约2000万元资本额,但她仍云淡风轻地认为,为保护在地文化,咬着牙都要继续撑下去。

「我会做到我不能做为止!」汤锦惠微笑说,她今年已68岁,但万里已经成为自己的根,没有退休的打算,虽已退居幕后交棒给儿子经营,但她仍负责玛𨱈协会的主要工作,未来年轻人返乡时,她也期望成为照路的灯塔,传承经验,为后人指引方向,一起为地方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