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社造典范 金华居民上下一条心
金华社区居民热心参与社区活动。(柯昆城提供/洪荣志台南传真)
金华社区接连获得健康、安全、宜居、低碳社区等国际认证。(柯昆城提供/洪荣志台南传真)
动员令
从一片荒芜的海埔新生地,被规画为国民住宅区后,1982年5月台南市南区金华社区才正式诞生,目前居民不到7000人。然而,30多年来透过强化居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建立「由下而上」的提案机制,厚植互信基础,扩大草根参与层面,缔造出多项全市第一、全台第一,甚至国际级的「金华经验」,成为全台社造的典范。
细数金华社区的傲人成就,2009年先通过国际Hancock & Duhl健康社区评鉴;2010年再通过WHO CCCSP国际安全社区认证、2016年通过再认证;2011年勇夺联合国环境规画署UNEP 2011 LIVCOM AWARDS国际宜居社区大奖全球第2名;11月初更通过在香港举办的西太平洋健康社区评鉴;由于声名远播,屡屡成为全台其他社区及各国观摩的焦点,但这些成就都是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共同完成的。
这一切的转变,都要从1986年发生的「金华事件」谈起。
金华事件 凝聚认同感
1980年代,台南市有许多新兴社区内的公园用地,因市府财政困难无力开辟,陆续被民间业者租用辟建为私立幼稚园,金华社区也遭遇到相同的问题,但因在地的金华里长柯昆城反对,坚持社区内唯一的公园用地,须让居民规画休闲游憩之用,动员居民集体抗争,甚至不惜流血冲突,因时值戒严时期,还引起党政军的介入,但仍成功挡下这件市府的奖励民间投资案。
此一事件惊动当时的行政院长俞国华南下处理,最后虽将用地归回居民,却也造成金华社区无法从市府获得经费补助,只能转向民间寻求资源。
不过,发动社区募款后,短短3天即募得177万元,还号召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营造,将原本低洼的垃圾废弃场,开辟成充满浓绿树荫的社区公园,不仅成为全社区最热闹的地方,更是在地认同的一大骄傲,甚至成为全台其他社区取经的社造观摩点。
「金华事件」成功唤起居民为社区奉献的心,之后的活动中心兴建案也比照办理,在2周内募得365万元。金华社区发展协会前理事长陈锡钦认为,从盖公园到兴建活动中心,都获得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明证。
长期以来,金华的社区营造及环境改造,都是以「自助而后人助」的精神来推动,并善用邻长系统,引导居民渐进参与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社区的每一项建设,也都能综合居民的意见进行规画,居民不仅以行动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大幅提升社区的居住品质,捷足先登国际村。
市值6亿土地 免费用
台南市社区营造协会理事长李珊珊分析,金华社区从领导者、志工、居民,上下一条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尤其推动过程中,从来没有向政府要过一毛钱办活动,甚至还有人免费提供市值超过6亿元的土地让居民免费停车,简直就是「台湾奇迹」。
金华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李奇璋及金华社区防疫队王介漳,也都肯定社区在里长柯昆城的领导下得以永续发展。李奇璋说,每天忙于社区事务经常得骑机车10多公里,但他对能有机会服务居民心怀感激,还认为这是他的「天命」。原本经营珠宝生意的王介漳,如今更乐于发挥园艺专长,替社区的防疫工作把关。
金华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黄招雄认为,在社区自主潮流下,透过居民自主参与,发掘出不同的社区特色,并集合众人智慧与奉献,营造出健康、安全、宜居、低碳的优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