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時/上桌還是上菜單?
国务卿布林肯(左)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场边会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右)。路透
叶匡时
首要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上桌还是要上菜单?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清楚,我们当然希望能上桌,但过去八年的现实是我们上不了桌。用布林肯的比喻来说,台湾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是美中谈判桌上的菜单,很难上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对台湾当然很不公平也很可怕。
我们接着要问,在台湾无法上桌的情况下,时间拖久了,对台湾是有利还是不利?如果拖下去,我们能等到上桌的机会来维护利益,当然很好。但拖久了,台湾仍无法上桌,那就非常可能成为中美两国桌上的刀上俎、口中肉。两岸这样拖下去,谁都难以预料究竟会有什么不可知的变数,但我们最基本要判断的是,两岸的实力差距会愈来愈大吗?中美的实力差距会愈来愈小吗?如果两岸实力差距日益加大,而中美实力差距趋近,这对台湾必然很不利。但在其他的情况下,难道对台湾就有利?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不可知的未来?还是该设法提早上桌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马英九时期,台湾可以与中国大陆一起上桌,现在为什么不可以?答案应该也很清楚,因为目前两岸都有其坚持,大陆坚持要有「九二共识」才愿意与台湾一起上桌,台湾方则坚持不同意「九二共识」。换言之,两岸在上桌的前提上无法有共识,因此,台湾上不了桌。民进党坚持两岸要在没有预设前提、对等尊严的条件下,进行有序的对谈与交流。但对等尊严算不算是一种前提?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说:「强者可行其所能行,弱者受其所必须受。」(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请问台湾与美日的交往有对等尊严吗?为什么台湾面对大陆时可以这么有底气地坚持对等尊严?其实,这根本的原因是,台湾不管是那个政党在执政,都一直沿用一个中国的逻辑在界定与思考两岸关系。自一九四九年两岸分隔以来,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一直坚持其主权涵盖中国固有疆域,当然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平起平坐、要对等尊严。否则,做为一个小国,我们凭什么与强大的邻国对等尊严?换言之,在过去,两岸得以对等尊严是建立在各自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基础上的。
这就扯到目前最纠缠不清的问题,什么是「一个中国」?在马英九时代,用「九二共识」来模糊地解释一个中国。这就好像一扇纸窗,在纸窗两边的人彼此都愿意用纸窗掩饰彼此的面貌而留下各自幻想的空间,但当纸窗被戳破后,双方都必须直视对方的长相时,就难以各自幻想了。此时,究竟有什么方法才能让台湾上桌而不是上菜单?执政的民进党既然把九二共识这扇纸窗给戳破了,总得拿出能上桌的方法吧?目前执政党的政策与态度是期待美国在与中国上桌时,不要把台湾放在中共可以享用的菜单里,然后以拖待变。至于能拖多久,会拖出什么后果?就听天由命了。这让我想起在清末被英国俘虏而死于印度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六不政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难道这就是民进党的两岸政策?
(作者为阳明山未来学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