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坪林里长带头响应有机农法 打造0.4公顷天然茶园

坪林渔光里长白明堂与其子白锦祥,秉持环境永续使命,带头转型植茶模式。(叶书宏摄)

多年环境友善循环下,0.4公顷的天然茶园更达到「零农药残留」有机标准。(叶书宏摄)

新北市坪林渔光里长白明堂家族八代制茶,秉持环境永续使命,十多年前就带头转型植茶模式改以有机农法,使用杂草作为绿肥颇具成效,不仅充分补充土壤有机质,取得绿色保育标章,0.4公顷的天然茶园更达到「零农药残留」有机标准。多年环境友善循环下,吸引许多台湾特有种翡翠树蛙及山羌到此栖息,为茶园增添不少自然风情。

白明堂表示,有机耕作相当不易,早年从惯行农法转成有机农法时很是挫折,最困难处在于不再使用农药、化学肥料及除草剂,「每天面对除不完的杂草、赶不尽的病虫,而且几乎没有产量可言」,但他深知,茶园就位于翡翠水库上游,这可是整个大台北民生用水供应地,环境保育尤为重要;时任渔光村长的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在地环境,本其信念,成为在地第一个加入有机耕种的实作者。

提及茶园里广植40多种杂草,白明堂进一步说明,草木共生的有机农法原理,「有杂草就有昆虫,有昆虫就会引来动物觅食,一物克一物,当茶园自成生态食物链,便能大大降低病虫害。」走过阵痛期的茶园重回欣欣向荣,除了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看见茶园生态和谐共生,一片蛙鸣虫唧,对白明堂而言就是最棒的回馈。

除了将技术传承其子白锦祥,他也开始号召农友响应,并透过有机产销班传承实作能力,共同投入生态永续志业;期盼更多人能加入有机农法,活化农村生产力,让台湾的优质农业永续经营。

白锦祥说,为了发扬父亲的有机理念,近年建立起北顶茶园品牌,以父亲肖像为商标象征世代传承,并将有机与资源再生理念结合,设计出可分解的天然茶盒,便利与环保两全。

「白里长对家乡茶园的热忱与奉献,我们都能深深感受」,茶农陈金环说,她也是返乡制茶青年,很感谢里长在她毫无制茶技术的艰困时期无私传授,一步步带着她学习除草、修剪及采茶等技术,还不计成本协助处理茶青;学习多年,现在的她在制茶及茶园管理上已能独当一面。

民政局长柯庆忠表示,白明堂里长改制前曾任3届村长,长年深耕地方,不仅在环境保育方面深获地方好评,有鉴于渔光里山区道路狭长难行,为提供用路人安全的行车环境,在道路维护及沟渠清洁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优质、实在的在地服务,深获地方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