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茶产业萎缩20余倍 中华大学1招助新埔弃耕茶园再生
中华大学景观建筑学系主任陈湘媛(左三)和系上学生,与钟家伙房总干事钟兆堂(左二)一同整地种下希望树。(中华大学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中华大学学生实地操作,在定植作业前进行放样,从中学习种植的各种实做技巧。(中华大学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行政院农业部数据显示,新竹县新埔镇的茶园面积从2001年的520公顷降至2021年的21.2公顷,产业萎缩达20余倍,最大原因是缺乏人力导致茶园弃耕,对此中华大学景观建筑学系师生争取教育部USR(大学社会责任)第3期计划,提出「驿动新埔:种希望树,点幸福灯之绿色共生」,协助新埔茶园再生。
许多人对于新埔镇的印象,不外乎是传统客家家庙建筑、农作物柿子、梨子等,但其实新埔茶产业在过去也曾占有重要地位,不过随着人口外移后逐渐式微。
对此,中华大学景观建筑学系主任陈湘媛与校方为了善尽大学社会责任,在争取教育部USR(大学社会责任)第3期计划时,特别提出「驿动新埔:种希望树,点幸福灯之绿色共生」专案,希望呼应农业部的生态造林理念。
陈湘媛以新埔镇新北社区钟家伙房周边环境为示范区,于废耕茶园推动近自然林、环境保护林之林地保育与生态造林,陈湘媛更亲自带领学生在该处调查树种、种植树苗,协助弃耕茶园重生,作为以生态绿化净零碳排的典范。
执行USR计划的景观建筑学系大3学生林旭中表示,相较于平时在教室内上课,实地走进山区更能了解树木会受到其植株特性及生长速度影响,在种植上需要考量栽植株距,否则多年后树木将因空间与日照不足等问题,导致徒长而生长不良。
此外,也需要评估钟家伙房周遭环境,选择较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树种存活率较高,一步步在做中学,相信对于未来进入职场会很有帮助。
同系的郑同学则指出,过程中运用课堂所学,进行测量、定位及调查原生树种、纪录病虫害状况等,其中较为困难的是在斜坡上挖树穴、种植树苗,考验自身体力和稳定性,这些都是在教室内学不到的,期望未来能将弃耕茶园改造成原生植物乐园,让亲子多一处户外的生态探索空间,也能够寓教于乐。
最近师生团队趁着梅雨季节,将光蜡树、杜英、青刚栎与杨梅等苗木栽种完成,连同台湾黄杨、大头茶与民俗植物山黄栀、中国绣球华八仙等灌木共计新植325株,同时就地保留列入养护的植栽如肖楠、樟树、榉木、香楠、杜英、刺叶桂樱、山红柿、苦楝等超过300株,已陆续列册管理,期望能在今年完成1500株植物的新植或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