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圳通水50年 桃园农田水利会健走巡礼以饮水思源

桃园农田水利同仁健走巡礼福圳。(图/桃园农田水利会提供)

记者杨淑媛/桃园报导

桃园大溪水质佳,人尽皆知,但区内有一条经年水源清澈、满足大溪区农田灌溉需求的「新福圳」,却鲜为人知。辖管新福圳的桃园农田水利会、于新福圳今年50年由主任工程师黄文城工务组长古有顺带领同仁,在当年参与新福圳规划设计及建造重任的退休工程师陈文卿陪同解说下,13日健走巡礼新福圳,以示饮水思源

▲隐密在山林边处的新福圳三号隧道口。▼陈文卿被喻为桃园水利工程活字典」,解说新福圳故事恍如昨日记忆深刻。(图/桃园农田水利会提供)

被喻为桃园水利工程「活字典」的陈文卿说,新福圳的起点是在新峰里,终点是在福安里,所以采以该圳的起点和终点为圳名日治时期本就有引水构想,希望将大溪区被三山(白石山、草岭山、溪洲山)阻挡的水源,透过兴建圳路隧道工事嘉惠大溪地区的灌溉水源挹注。

▲桃园农田水利会同仁健走巡礼新福圳。(图/桃园农田水利会提供)

但因时代变动日本战败国民政府迁台、台币贬值等,此构想就一直延宕。迟至民国50年代,因大溪前镇长林熺达等地方人士奔走契机,桃园农田水利会于民国56年启动了新福圳兴建工程,并于民国58年完工通水

▲受惠于新福圳的兴建,改变大溪区耕作型态,多农户茶园改为水稻耕作。(图/桃园农田水利会提供)

整段新福圳的工事,是从志朗水流东处开三段过山隧道,中间利用大汉溪河道引水至下游福安里竹厝沟,整段圳路部分连同隧道总长约1.5公里(不含自然河道)。据说当时的测量,是使用水准仪平板人工完成的。第三段隧道施工时,更采用双边施工方式进行,最后交集仅相差15公分,可见当时测量的精准。受惠于新福圳的兴建,也改变大溪地区耕作型态,许多农户从茶园改为水稻耕作,受益面积约两百多公顷。

▲「新福圳一号池」池内有座「水中土地公庙」。(图/桃园农田水利会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新福圳下游衔接的「新福圳一号池」,其中的特色是池内的「水中土地公」,据说是当时筑塘时掷杯土地公指示要保留原处才留下的,埤塘管理人员要参拜还须搭船才可登上小岛参拜。而新福圳隧道所穿越溪州山内,也有著名的大艽芎古道,于每年油桐花盛开时节,更是赏花观塘的绝佳位置。

►我没有迟到,是时间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