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恶化死亡率比癌症高 曾得过这些病更危险

心衰竭恶化死亡率比癌症高 曾得过这些病更危险。(示意图/Shutterstock)

心血管事件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于新闻报导中的「心脏衰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亚东纪念医院心脏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吴彦雯医师接受《潮健康》专访说明,心脏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送出的血液无法供给身体组织足够的氧气。

●心脏衰竭分ABCD四级 最严重需换心手术保命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心脏衰竭分为A、B、C、D四个阶段。早期心脏衰竭并无明显症状,情况恶化时甚至需要手术换心才能保住性命。

(图/潮健康提供)

吴彦雯医师说明,心脏衰竭A级是指没有症状,而本身有三高或服用心毒性药物等风险因子;B级为心脏结构、功能出现异常,但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症状,需精密检查才能确诊;C级则已有症状且会影响正常生活,包括走路会喘、水肿、疲累;D级为最严重的情况,只要轻微活动就会严重发喘等症状,甚至需要长时间卧床的程度。

●死亡率比癌症高 别等有症状才就医?

「在心脏科病人中,心脏衰竭是住院日最长、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都是最高的疾病,心脏衰竭的病人5年死亡率可能高达50%,病人6个月再住院率也高达20%,反复住院的病人恢复的可能性会愈来愈低,预后更差,可以说是心脏的癌症,比许多恶性肿瘤更『恶』!」

吴彦雯医师表示,大部份病人因有症状而就医时,都已经达到C级的状况。如果能在心脏功能有异常,但还没有明显症状时发现能及早治疗,心脏有机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一旦进展为D级程度,手术药物都很困难,甚至须装机械型循环辅助器(人工心脏)甚或是心脏移植,死亡率非常高。

(图/潮健康提供)

●心脏衰竭跟收缩分率有关? 曾得过这些病要当心

「心脏衰竭是所有心脏疾病最终期,是心脏疾病进展的『最后一哩路』,各种心脏疾病没有妥善治疗都可能发展为心脏衰竭!」

吴彦雯医师进一步指出,心脏衰竭是一种临床表征,不是一个单一疾病。心脏衰竭型态依据「左心室射血分率」高低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心脏的运动与马达相似,射血分率是指每次心脏跳动所打出的血液百分比,正常射血分率在55%-60%之间,降到40%以下时,就不够用了。

收缩分率严重下降的病人,心脏会出现代偿性的异常扩大,这类病人很多是冠状动脉疾病导致慢性心衰竭,或是曾经发生过急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瓣膜性疾病但治疗后仍旧没能改善。如果检查出来属于收缩分率>40%,但仍然有喘、累等心脏衰竭症状,也是需要治疗,这些常常与心律不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殊心肌病变等有关。

(图/潮健康提供)

●心脏衰竭的高风险群 年轻人发病更危险

吴彦雯医师提醒,年长者、三高慢性病族群、抽烟、运动量太少、生活压力过大在临床上的心脏衰竭风险都较高。但并不是不会出现在年轻族群,年轻人往往更常轻忽身体症状,以为短暂休息就会自然恢复,反而导致延误就诊,加上工作、应酬压力,作息不正常,三高没治疗,都可能使年轻人发生心脏衰竭时更危险。

「心脏是持续『做工』的重要器官,如果发现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活动,忽然变得相当吃力,如爬不了几层楼梯便气喘吁吁,下肢水肿如按压腿部凹陷不会回弹,甚至无法躺平需要垫枕头才能入睡,这表示水已经淹到肺部,应该立刻就医治疗!」

吴彦雯医师表示,喘、肿、累是心脏衰竭最主要的症状,医师问诊后会进行理学检查,透过胸部X光、心电图、抽血看心脏衰竭指标「NT-proBNP」,在近一步利用心脏超音波、核医心肌扫描或冠状血管摄影等工具,排除其它相关因素如贫血或是肾衰竭,才能确定为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衰竭症状。不过心脏衰竭病人通常无法运动、运动心电图的检查就不太适宜了。

●心脏衰竭的治疗方式? 别以为症状消失就停药!

心脏衰竭依据病因,可透过电烧或装置节律器、心导管支架手术或绕道手术,以及药物等治疗。吴彦雯医师说明,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缓解症状如水肿跟喘,第二种治疗是真正的修复心脏,包括调控交感神经跟心搏、改善血管收缩,抑制肾素- 血管收缩素- 醛固酮系统的活化等,近年还有引起热议的排糖药SGLT-2 抑制剂等。病人如果接受妥善的治疗,不但症状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也有机会恢复正常,并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

「在2015年以前,心脏衰竭的用药主要都是症状治疗,让病人不会喘、不会肿,但是无法减缓病情恶化,现在心脏衰竭的治疗已经有愈来愈多药物可用,只要规律接受治疗,能够大幅改善预后,最重要的是尽早在C级之前就开始介入治疗,并且与医师配合按时用药,不可以为症状痊愈了就停止治疗!」

吴彦雯医师提醒,如果是风险因子较多的心脏衰竭A级,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因癌症而接触心毒性药物。又或者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或是心肌梗塞、曾因感染而发生心肌炎、过去曾罹患瓣膜性疾病,还有家族史等,皆应及早注意心脏衰竭的风险。当有喘、肿、累等相关症状时,尽快就诊,以免错失黄金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