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以友谊团结奥运精神 为两岸和缓创造契机

北京冬奥颁奖礼服共有三套,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摘自北京冬奥组委会官网)

北京冬奥将于2月4日开幕,体育署1月28日晚正式宣布,因航班调整、防疫政策、选手人员分头抵达须调整时差等综合因素,将不参加开闭幕式。相关措辞显得委婉,也没有附和西方国家把新疆议题连结抵制冬奥话题。在陆委会近日积极回应国台办发言人「访台」议题的此刻,正是两岸创造和缓氛围的契机。

北京冬奥组委会官网以「中华台北代表队」称呼台湾。(摘自北京冬奥组委会官网)

曾经带头喊要外交抵制北京冬奥的美国,最终大陆外交部证实,共帮助46名美国政府官员颁发参加北京冬奥的签证,才让外界知道,原来当初美国喊的「抵制」,只是嘴上说说。

观察台湾官员这2个月来的相关态度,显得克制。蔡英文总统本人未明确表态;外交部表示会跨部会因应;行政院长苏贞昌仅说会严密注意国际情势变化;陆委会对陆方「中国台北」的矮化称呼表达绝不接受,但对于是否参加开闭幕活动,表示由体育署对外说明。

体育署28日晚正式发新闻稿,确认台湾将不参加开闭幕式,并附上颇为完整的「解释」,包括疫情严峻、调整时差、蓄积战力、让选手充分休息全心应战、早日返家团圆等各种因素。从中可看出台湾诉诸各种情理,更多是表达「不克出席」,而非「拒绝参加」,全篇新闻稿也未出现「抵制」、「新疆人权」等字眼,并没有完全随着西方国家围堵中国的论调起舞。

1月26的国台办记者会,发言人朱凤莲在回应台湾通过「国家语言发展法」及客家语话题时,用客家话回答,强调客语也是汉语方言,同时比较像是客套地提到「希望有机会去台湾」和桃园新竹美浓客家乡亲交流。朱凤莲该段回答旨在批评台湾教育「去中国化」,不过陆委会随即抓住这句话,回应「我们欢迎朱女士于适当时机访台」。

两岸官方沟通中断,海基会函电遭陆方已读不回,大陆遣返台湾嫌犯国台办也不承认是在「两岸共打」机制下完成。在此情况下,陆委会的回应明显是在吃大陆的豆腐,但不讳言,这样的隔空过招,可为两岸关系创造一些好的氛围和想像。

顺着这样的「氛围」,台湾在北京冬奥议题上,也采取了克制谨慎。虽然大陆媒体近几年皆以「中国台北」称呼,但细看北京冬奥官方网站,仍是采用「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正式名称,开幕式进场时也会以「中华台北」介绍,未违背当年洛桑协议谈定的奥会模式。至于媒体怎么用词,则未在协议规范内,就像绿媒惯称「中国」不称「大陆」,各有各的立场。

2017年8月台北市举办世大运,大陆国台办交流局长黄文涛率团参加,是当时民进党执政后访台的高层级官员,有助改善两岸气氛;去年夏天东京奥运,从桌球林昀儒对上樊振东,到羽球戴资颖对上陈雨菲,几场两岸选手的顶尖对决,英雄惜英雄,都牵动两岸民众的心。

「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的主要精神,尤其疫情仍持续肆虐全球的此时,更说明团结的重要性。国家间的良性竞争,可相互促进发展进步,但若执意把体育盛会抹上政治偏见,恶意抵制,就失去了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盼这场北京冬奥,能为世界、为中美、为两岸,都带来一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