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专栏》真正的共谍电影

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莫子仪,在《余烬》片中一人分饰两角。(图/本地风光提供)

我很少进电影院看国片,但最近看了描述1950年代共谍案的「余烬」。电影技术不谈,我看到很多迷惘、仇怨的人物,却没有「共谍」。到底共谍在哪里?如果没有清楚表现出来,如何知道真相?以及谁跟谁和解?

这种电影有意表现纠缠不清的内心鬼魅,不过跟我认识的早年政治犯的完全不同。1991年开始我因为做历史口述采访,认识林书扬、陈明忠、蒋碧玉、许月里、陈映真等人,2000年开始做更多的历史图片展览和口述历史,更认识了冯守娥、严秀峰、吴克泰、蔡焜霖……。前面几位都算是「大咖」,尤其年林书扬在绿岛坐监34年。我没有采访他们在绿岛的经验,为什么?今天回想起来,才发现因为他们当时表现「太正常」了,没兴趣提以前的事,对当年对他们施刑的人不屑一提,因为在他们的家国情怀中,那些人都是时代中的小角色而已。因此,没有任何今天电影中的心事重重、精神压抑,反而个个生龙活虎,「把革命进行到底」。

1950年代初,中共党组织已经深入台湾各行各业,将近有100个以上的支部。中共在福建沿海集结二野、三野一部共50万人,准备一举渡海「解放台湾」,中共党组织的任务明确,组织反政府宣传,破坏桥梁,接应共军接管。调查局人员是「特务」,中共地下党人也是同样是「特工」,双方展开激烈的生死斗争。尽管后来两岸分隔,但朝鲜半岛爆发3年的惨烈国际战争,日本的左派武装斗争激烈持续20年,中南半岛更经历30年的红色革命的腥风血雨,死亡300万人以上。

每一个投入革命的赤色分子都清楚,一旦失败就是死路一条。他们的对手也很清楚,如果红色势力上台,用李光耀的话说「他们会把我的指甲一根根地拔出来」。担任过中共台北市工委书记的吴克泰以平和口吻说:「我们被抓的书记以上,都被枪毙了」。我说:「严秀峰到现在还不原谅秀沄。」吴克泰笑回:「我知道,可是秀沄和张志忠后来也被都枪毙了。」另外,不少投降的就转到调查局任职,回头过来劝降以前的同志。所以审讯员也可以是前同志。

至于关进牢里都是当年年轻资浅的,但他们战斗性依然强大,像林书扬、陈明忠出狱后10多年,几乎每年带着前的同志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活动,过去他们「解放全中国」的任务改为「两岸和平统一」,他们在北京的国庆大典中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如此强大,经济如此繁荣时,已经实现的内心的「转型正义」。2000年我跟他们去参加韩国光州事件20周年纪念,包括来自韩国、日本、台湾前全共产党员、左派人士、反战人士等等,群集一堂,陈明忠高举拳头,带领大家高唱反美战歌,我印象非常深刻。不久,金大中大统领就实现与北韩的和解。

这一批「老同学」都是坚定的中华民族志士,过去他们虽然跟国民党是死敌,但站在民族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立场上,他们放下旧怨,全部支持马政府,陈映真还跟我说:「现在还真替国民党担心。」豪气万千,没有丝毫梨花带泪、长亭送晚的哀怨气氛。

这就是「余烬」之后我们应该拍摄的历史电影,特务对特工的激烈的斗争,既然是「共谍案」,讯问的重点就是党组织的运作、成员,以及最近干过哪些事?这些都应该出现在电影里面,调查员当中也应该有投降的共产党人,对前同志的劝降。如果我们来拍下一部电影,我会让蔡孝干、张志忠、陈福星等真实人物全部出现在电影里,呈现谍对谍的激烈斗争,保证精彩,到了最后甚至英雄好汉可以彼此欣赏,这才是真实的他们。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