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专栏-就怕柯P开错刀

准台北市长当选人柯文哲。(江慧珺摄)

准台北市长柯P谈到未来市政时提到新加坡,表示用8年时间「干掉新加坡」,豪情豪语!问题是,柯P真的了解新加坡吗?

台北城市空间很机车

在各种城市宜居的排名中,新加坡经常名列前茅,台北则大致在「中段班」的位置,8年能够弥补排名差异吗?1966年新加坡通过《土地征收法》,明订政府有权征收私人土地。这项政策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土地改革,当时人民行动党有一半具有马共背景,代表着左翼时代潮流,至今新加坡85%为国有土地。大量私人土地被征收,用来兴建公共组屋、道路、公园绿地等,再用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一般民众,让他们获得低廉住屋的同时,也享有豪宅般的花园生活环境。

如此,政府几乎像是在一张白纸上规画城市。他们无视短期不便,落实长期政策。每一部汽、机车使用者在自宅都有停车位,出外也必须停在合法停车位。房地产商兴建住宅和大楼时,必须纳入这项规定。确定停车规范后,政府也创造有利步行和搭乘大众运输的设备和空间,政策上抑制汽、机车使用,譬如购车者要另外买目前一张约200万台币的「拥车证」。车子进市中心还要要另外缴钱。花园城市景观以及井然有序交通,就是这么来的。

反观台北市,迄今均无「一车一停车位」的基本要求,建商盖房子和大楼,可以不管停车,于是车子就塞到巷口、马路边,机车更可以随便停放,于是瞬间大小车辆充塞马路和巷道。不论停车场和大众运输如何增建,也无法取代毫无限制的汽、机车的「便利」。以2014年台北市约177万机车数量为例,由于「很方便」,不少家庭买了2辆以上的机车,这些机车塞在巷口、骑楼和人行道。一些父母骑机车甚至让3岁小孩站踏板上,险象环生。

如此生活环境恶劣,步行空间狭窄,车祸伤亡案例中机车比例最高。表面上,底层民众受益于低成本的机车,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最惨重的。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住在豪宅里的富裕人家,截然是两个世界。而且,要改变这种情况已非行车习惯的问题,庞大机车数量代表一条经济链,包括机车、零件和安全帽制造业、机车修理店,均涉及庞大就业人口,关系到许多基层百姓的生计。

赶上星国 须减百万机车

现在请问柯P,如果要「干掉新加坡」,必须遵循进步城市的准则,制定不利汽、机车使用的政策,以拓展花园城市的开阔空间和新鲜空气,台北市至少要把现有约177万机车降低至三分之一。请问柯P,要怎么做?尤其是如何处理减少100多万辆机车紧缩经济链所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政治上支撑得了吗?这可不是「找比较凶的人」就可以解决的。柯P稍早说,要把忠孝西路的公车专用道拆掉,这种思维反映开车人优先于大众运输使用者,恰巧违逆新加坡的道理。

郝龙斌市长当年停建忠孝西路公车专用道,是明显的错误。每一项交通政策均代表着价值导向,台北并不需要「无车日」,只要在政策上有利于人们使用大众运输不利于使用汽机车,就可达到目的。最糟糕的就是,交通宣导和行车政策自相矛盾,结果必然是原地踏步。郝市长做了不少小绿地、盖河滨公园、脚踏车道等等,零零散散,并没有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形成整片的现代城市建设,因为如此就必须克服最困难的行车习惯和社会问题。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我曾经向郝市长建议,把罗斯福三段公馆一带建设成都更的示范区,集中投入资源,大举兴建公共设施、美化城市,在道路交通、绿化、装置艺术、完整的步行区等事项上,达到欧洲的水准,不仅改变居民的行车习惯,也逐渐转换经济链,以吸引全世界的旅客,唤起台北市民的自豪感,并取得全面都更所需的政治支持。遗憾的是,这项建议甚至没被听懂。至于柯P,真需要做更多功课了。从当选以来,柯P的演出不像「白色巨塔」,也不像「豪斯医生」,倒有点像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或许片名就叫「就怕柯P开错刀」吧!(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