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检察组》:用影像谱写政法工作

近日,一部以政法工作题材影视剧《巡回检察组》播出。该剧以东川省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驻监检察室主任罗欣然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维护人民正义和法律权威的故事。该剧提出了我国政法工作多项值得探讨的命题,包括巡回检察、扫黑除恶、媒体宣传法治精神等,可谓以影像形式谱写了新时代的政法工作。

首先,该剧的叙事核心是巡回检察,首次将该制度搬上荧屏。所谓巡回检察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既是监狱检察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检察理念的一次革新。这项制度的优势在于提高驻监(所)检察室监督敏感度,从而预防检察人员因熟生腐、因熟生懒等问题。

剧中,巡回检察组围绕黄四海过失杀人案沈广军“九三零”杀人案、冯森妻子被害案等多起案件展开,一方面这些案件是在巡回检察过程中发现的,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具体案件支撑,就成为单纯的宣教片,无法讲好巡回检察的故事。具体案件让观众对首搬荧屏的巡回检察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新时代的政法工作有了更好的认识。

当然,案件的叙事逻辑尚待加强,如发现线索后没有迅速查清,有些被搁置,有的则是在多集后才开始查,创作上有注水嫌疑,导致剧情在最后三集进展过快,匆促结局。而关于新的视频合成技术,剧中称国内目前无法鉴定真伪,也尚有疑问。

其次,该剧的立意表达是检察监督,同时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展开。巡回检察是检察监督的一种。剧中,巡回检察组在检察监督过程中,发现监狱判刑人员与黑恶势力有关,进而展开调查。在第17集中,重点提到黑恶组织隐匿蛰伏呈现六种态势,包括为犯罪组织披上公司及企业外衣企图以企业行为来掩盖犯罪行为;犯罪领域逐渐向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等行业渗透,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犯罪手段逐渐从以暴力为主转向为软暴力,隐秘性增强;黑恶势力把持基层政权逐渐从显性走向隐性;利用信息网络犯罪以及跨境作案企图逃避打击;拉拢未成年人加入黑恶势力犯罪组织从而逃避打击。

检察监督不仅还原了案件的真相,还揪出了以黄雨虹为首的黑恶势力以及以武强王剑鸣为首的“保护伞”。实际上,人的因素是政法工作改革的关键,而建设一支对党忠诚、高素质政法队伍长远目标。在此过程,消除负面因素,就是要打掉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的“保护伞”,即“打伞破网”。

当然,剧中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暴露谁是“反派”,给观众设置的难题就是通过给出的线索和证据判断哪些是“保护伞”,哪些人牵涉其中。这个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几集,“甩棍”身份也逐渐明朗。

再次,该剧扩大了对政法工作的宣传,也提醒政法工作者注意新的犯罪形式。第1集开场对十大法治人物的宣传是一个值得现实学习的案例。副检察长熊绍峰为了宣传检察工作,与波动网合作,殊不知短视频存在广告商分红,自己账户平白无故多了1千万。直播分红已然变成了新的贿赂方式,当事人却还蒙在鼓里。这开场的言下之意便是给政法人员的提醒:置身执法一线需时刻提高警惕,辨别是否掉入了陷阱

犯罪形式不断衍生,政法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才能见招拆招,更好地打击新型犯罪,也能避免自己深陷其中。近期包括《天下无诈》《反骗天下》在内的剧集,展示了电信网络诈骗、保险诈骗这些新型犯罪,相较于传统的犯罪,更值得政法人员研究,多措并举加以侦防。

最后,该剧的宏观高度在法治精神,立志维护正义、还人民以正义。《巡回检察组》曾名为《人民的正义》,正点出这一宏观主题。作为一名巡回检察官,敢于担当是优秀的品质。剧中,政法人不畏困难,不畏报复,坚定信仰,抵制诱惑,勇于揭露事实真相。

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金句频出,也是对法治精神的宣扬。如,“维护正义是政法工作人员的职责,拼的是意志的较量、信仰的较量”“舍得一身剐,才能干政法”“人民的正义,是每一个人的正义,是每一个我的公平,但不是每一个我能制定的标准,如果每一个我都能制定标准,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正义可言”。铿锵有力的宣言,将剧拔到了新的高度。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离不开对时代现象的洞察力,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全新把握,就此点而言,该剧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分众时代的影视剧收看群体存在差异,这反映出该时代不同人群关注重点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该剧的宣传度和口碑。不过,在该类型影视剧中,叙事的连贯性情节逻辑性仍是未来创作的重点,不能因为叙事断裂和情节漏洞削弱了艺术价值的体现。有了法治思想的内核,更要有精彩的包装、宣传,这样新时代政法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