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跷鸻 退休教授系放2000只

昆山科大退休教授翁义聪20年前着手湿地鸟类研究,并于台西沿海系放逾2000只高跷鸻,他表示,有意于今年着手统计,明年公布研究成果。(翁义聪提供/李宜杰台南传真)

时序进入冬候鸟集结高峰期,昆山科技大学退休教授翁义聪自1997年开始,着手进行湿地鸟类研究,并于台湾西南部沿海系放超过2000只高跷鸻,去年也因鸟友发现1只22岁的「人瑞级」高跷鸻,再次引发鸟友关心高跷鸻分布状况。翁义聪表示,由于退休后时间较为充裕,将着手进行20多年来的系放研究,预计明年发表成果。

高跷鸻主要分布于台湾近海鱼塭、沼泽河口等,天气寒冷时,会飞至澳洲菲律宾及台湾过冬,待气候回暖,则返回大陆东北新疆韩国等地。高跷鸻有着长长的双肢,行走时步伐优雅,却又可敏捷追捕小鱼幼虫,也会用鸟喙在水中扫动、捕食猎物,因此又称为红腿娘子

1997年,翁义聪自云林成龙湿地一带起,一路系放高跷鸻至台南四草湿地,截至2004年,总共系放了超过2000只高跷鸻。翁义聪说,刚开始因不熟悉系放研究,仅以黄色脚环作为记号,后来因鸟只数量庞大,则改以10种颜色组合,形成类似身分证编号,挂于脚环上追踪日期与地点

翁义聪调查后发现,台湾西南部沿海一带的高跷鸻,尤以七股盐田最多,曾发现多达400对繁殖;而若以忠诚度而言,则是北门盐田最高,因食物链丰富,高跷鸻过冬时经常回访。

此外,翁义聪也提到,6至8月是高跷鸻的繁殖高峰期,会随着成鸟四处觅食,其中幼鸟主要食物为大员牙虫,这种昆虫大小类似小瓢虫,会不时将尾端浮出水面换气」,这时就成了高跷鸻觅食的最佳时机。

翁义聪表示,研究成果将统计高跷鸻的数量、生命周期孵化率存活率等,翁义聪也期盼,透过生态保留区设立,将台西沿海规画成生态廊带,除有助于生态研究,更能让民众更加接近自然,让科普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