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鹭金门现踪 引厦门学者关注

▲唐白鹭金门现踪引起厦门学者高度重视。(图/金门县政府官网)

地方中心/金门报导

国内鸟类研究权威教授刘小如教授在金门调查期间,发现名列在IUCN红皮书上的稀有鸟种,7月份浦边海堤发现IUCN红皮书列为易危鸟种-唐白鹭,并观察到亲鸟带领幼鸟练习飞行与觅食情景,推论唐白鹭已在金门繁殖,此事已引起厦门大学关注,双方不排除未来进行合作

另外,刘小如也在4月在洋山湾滩地见到濒危的诺氏青足鹬7只、在慈湖海堤滩地发现1只琵嘴鹬,此两种鸟在迁徙线上的总族群数量均少于1000只。

金门国家公园为了解金门水鸟生态行为及迁徙路径,推动水鸟保护进而拟定迁徙水鸟及其重要湿地生态保育策略,今年委托国内鸟类研究权威教授刘小如以及台湾水鸟研究群系放员蒋忠祐及其研究团队等人进行「金门水鸟迁徙生态调查」研究案。

管理处表示在东亚-澳洲迁徙线(East-Asia AustralasianFlyway)中,金门位于东亚的岛屿群上,四面环海,且紧邻于亚洲大陆边缘,因此是候鸟迁徙过程中良好的过境区,在过去的调查资料中显示,金门拥有全国最高的鸟类栖息密度。由于金门紧邻中国大陆福建省,如能比较这些地区与金门的水鸟调查资料,将有助于水鸟在金门地区利用的情况

因此在刘小如教授等研究团队与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的相互协调下,3月份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相关的技术人员实际来金门勘察金门水鸟主要栖地如慈湖、浦边、陵水湖等水鸟栖地利用情形,并进行开会讨论后,初步达成同步调查的共识,于今年4月份开始进行同步调查。目前厦门部份的调查点包括大嶝桥至阳塘,翔安东园至淗江,还有南安的奎霞江崎

经过4个月来的同步调查,刘小如教授的研究团队于今年8月6至7日赴厦门实际了解该地调查样区湿地的现况与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所遭遇可能开发的压力,并就4月以来双方的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享,与会者包含刘小如教授、东海大学陈炳煌教授、东华大学许育诚教授、蒋忠祐调查员、管理处代表、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林植陈志鸿、厦门大学方文珍教授、林清贤教授、周晓平教授以及福建师范大学林广发教授。

管理处表示,唐白鹭在台湾为不普遍过境鸟,全球约有3000只,在大陆列为第二级保护动物,总体数量约1000只。目前厦门大学学者已完成大陆沿海地区有关唐白鹭的生殖调查,由于唐白鹭在大陆的繁殖地多为沿海无人海岛上,因此对于唐白鹭在金门繁殖感到惊喜。

比对金厦两地水鸟调查的情况发现,春季过境情况两地的种类数量差异不大,不过厦门地区的栖地类型较为多样,因此在偏内陆型的候鸟部份,数量较金门地区多,面对两岸水鸟族群是否在金厦两地间移动,则期待更进一步的调查及分析。

目前在金门地区已经针对部份族群进行系放标记(白蓝足旗组合,但于蓝旗上做编码),未来找寻观察这些标记过的个体,就能加快了解不同族群间的活动情况。然而,两地资料如何进行汇整与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呈现,仍需未来双方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来达成共识。

陈茂春表示,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所召开的拉母萨公约第五次会议中讨论到东亚水鸟的栖地正快速减少,而此问题对迁徙性水鸟尤其严重,而金门水鸟由于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等特色,每年总吸引许多鸟友前来金门赏鸟

然而面对气候变迁、湿地环境改变、栖地减少等因子,水鸟的生存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管理处本年度特别委托专家学者进行金门水鸟迁徙生态调查,透过与厦门的同步调查,了解两岸水鸟移动情形,以拟定金门湿地的保育策略,同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及国际资讯进行交流计划,借由水鸟保育进行国际间之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水鸟保育。

唐白鹭小档案: (资料来源:台湾鸟类志上)

外部型态:全身白色,枕部饰羽,肩部下颈及胸披蓑羽。夏季喙黄色,脚黑色,趾黄色;眼先裸出部分蓝色。冬季饰羽和蓑羽均脱落;喙黑褐色,下喙基部黄色。生态习性:常栖息于海岛的峭壁、草地和灌丛中。常见于河口、沼泽、池塘或沼泽觅食。

蓑猫伤愈 野放明德水库回归自然

海边寻宝眉角多 捡石头贝壳不小心恐触法

猫熊团团、圆圆8岁了 凤梨窝窝头祝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