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有錢人…活得更久且健康還快樂幸福! 凱若:錢真的蠻好用的

新台币示意图/Ingimage。

钱,真的蛮好用的

这真的不是文艺青年会用的标题。不过,这真的是事实。特别是在我当妈之后,更体认「钱」真的蛮好用,而且会影响整个生活品质,甚至家庭气氛。

这里说的「有钱」并不是要成为富豪,而是很基本的:免于匮乏。

我们已经不是处在以物易物,或者每个人家都有块小地方养养鸡或种菜的年代(有时也觉得回到那时代也挺好的,自给自足真的是很不容易的理想啊),一个小家庭,每天都要付电费、水费,现在还有网路费、手机月租费;就算不外食,我们也得要到超市或市场买食材,如果讲究点还想挑选有机产品。

要有栖身之所,要有衣物鞋子(孩子的还得要经常随着他们成长而更换),就算是都用二手货或恩典牌(别人赠送的衣物),也偶而会有需要。

我们不会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担心是否付得起学费,希望至少可以买得起文具书籍,还要偶而出游和庆祝生日,这些期望的背后都有一个数字。

「尊重」金钱的重要

我曾经不在乎金钱到可以直接在非营利组织里头领最低薪资工作,对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太强调赚钱和投资感到嗤之以鼻。

但很奇妙地,一切想法都在我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好像换了一套软体一样,通通重新排列组合。

当时的我非常穷,银行户头常常只有几千元。从来没有担心过财务状况的我,在当下突然感觉到惊恐。因为,不是我自己开心就好,我想要给我孩子一定的生活品质,给孩子做梦的支持。我想到我的父母亲给予我的环境,二十七岁的我真是有种惭愧感...不是因为我没有钱而惭愧,是我从未如此感恩他们为我们姐妹俩所提供的一切。

反而是在社团活动里培养的许多能力,例如四处找赞助,不怕被拒绝地狂打电话,整理提案这些,帮助我开始接触出版社,从校正文稿开始,我接了一些小案子,也开始担任译者,甚至向出版社毛遂自荐而拿到了一份书约(到现在都觉得是神奇的故事)。

最终我没有把书写出来,因为同时间接触了婚礼顾问这个产业,我认为那是个投资报酬率最高的选项,平日晚上和周末还可以有家人帮忙带小孩,就决定冲了!我根本没有很喜欢婚礼,甚至可以说蛮无感的。但是我有多年在童军团和校园团契办活动的经验,也帮好友们办过婚礼,「应该」是可以做到吧!我这样告诉自己。

长话短说,我竟然就做了婚礼顾问、教学,经营婚礼人团队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全盛时期每周末都有上百场的婚礼,与五星级连锁饭店签约合作,到各个婚宴会馆培训婚礼人。一开始就只是「好想赚钱」这四个字当作自己的燃料。

前几场婚礼,是网路婚礼筹办社群的准新娘愿意让我参与和帮忙他们的婚礼,我甚至都没提到收费(太资浅真是不敢收),因此只是赚个几千元的红包钱。但我非常快乐,因为我可以付得起帐单,买菜的时候可以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不只是买特价品。

我爸爸的朋友和我自己当初的直觉真是准,我的确很适合做婚礼这行。我适合「人」的行业,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转译者,说出新人心中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这点是我的长才。随着场次增加,收入增加,我的焦虑终于可以放下。

有钱= 幸福感?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暂译)的研究发现,年收入超过10 万美元(当时约新台币307 万元),幸福感就会开始稳步上升,而且并没有停滞。另,2023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宾州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搜集了33,391 名美国成年人的资料,发现金钱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可能远比我们原本认为的还要深远。

过去认为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高过年收入7.5 万美元(当时约新台币231 万元)之后,就不会再上升,但这次同团队的研究中,受试者被要求于手机应用程式上,连续数周、每天三次记录回报「幸福感指数」,并且纳入更多的变项来了解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的确会随着年收入增加而上升,除了原本就最不快乐的15% 人群在超过10万美元年收入后,幸福感只有「趋于平稳」之外,其余族群则是财富越高,幸福感越高。

如果对于「没钱问题多多」的感受特别强烈,也会特别觉得「有钱后舒坦很多」吧!这对应到我身上也是如此。

我在刚怀女儿的时候,真的好穷。没钱可以租房,就暂居在爸妈的房子,而且也付不出房租,只能说「先欠着」,谢谢妈妈当时的收留和包容,我终于也能在创业三年多后买下第一栋自己的房子。

在这过程中,每次帮女儿买尿片都要带着计算机去比较单片的价格,如果超过4 元就买不下手。每个月我也得要控制家用,学习记帐,这段时间真的是蛮辛苦。

时报出版《只工作不上班的妈妈,都这样赚钱:教你如何把热爱变事业,一边做妈妈,一边做自己》,作者:凯若 Carol

但也因此,到现在我仍旧对金钱很尊敬和珍惜,以前一个月的买菜钱只能有3,000 元,到了5,000 元就得要深呼吸,所以现在我收到一笔新台币3,000 元的订单,也会告诉自己:「这可以付些帐单呢!」这样让我时刻感觉到现在很幸福。

每天计算着女儿尿布一片不能超过4 元的日子,我真心不想过太久。我也希望能够给孩子像过去父母给予我的生活,然而又希望不要像他们一样超时工作,天天得离家。听起来,我是个很贪心的人,我当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评语,但与其希望别人给予我想要的条件,不如自己来创造条件。能够有钱带孩子去体验生活、旅行看世界,也能拥有大量与他们相处的时间,这是我的选择所带来的双重好处。的确,这带给我很大的快乐!

当然,财务的状况也特别影响心情,我想这不需要科学研究,每个人都可以认同。

但是,若你属于一定要有科学研究证实才能相信「没有钱实在痛苦」,那么真的要好好研读纪灵斯渥斯

(Matthew Killingsworth)的研究报告。他与研究团队从调查结果得出结论:虽然金钱不能为「所有人」带来幸福(毕竟还是有对金钱非常云淡风轻的人,或者怎样有钱都不会快乐的人),但缺乏金钱却与「不幸感」大有关系。生活在贫穷状态的人,更有可能罹患心理疾病,而罹患心理疾病的患者之中,半数以上有未清偿的债务、贷款或帐单。这代表,不良的财务状况,对心理健康影响甚巨。

有钱会更健康?

综合以上的研究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比较有钱的人活得更久、更健康,也更快乐幸福。

那我们希望赚多点钱,不也是追求自己与家人更健康与快乐的生活吗?

只是,很多人对于「赚钱」的限制型信念,就是得要牺牲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才可能做到,但这本书中所有故事都告诉我们,只要有清楚的动机信念,加上适切的安排,身为在家陪孩子的父母亲,也能够同时拥有事业与收入的。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只工作不上班的妈妈,都这样赚钱:教你如何把热爱变事业,一边做妈妈,一边做自己》,作者:凯若 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