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逆势增长0.6%

云雾之中的广州塔、珠江新城。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 高明月 日前,广州天河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天河区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河区经济发展延续一季度以来的复苏势头,

地区生产总值达2445.91亿元,同比增长0.6%,成为广州上半年少有的“扭负为正”的区之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9% 回暖趋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天河区第一产业增加值0.62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98亿元,同比下降5.4%;第三产业增加值2287.31亿元,同比增长1.1%。

截至上半年,天河区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418.8亿元,下降11%;实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亿元,下降1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1亿元,下降2.7%;进出口总额303亿元,增长14.1%。6月单月全社会用电量9.7亿千瓦时,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3.1%,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0.68亿元,增长4.9%,比一季度大幅提升21.1个百分点,回暖趋势明显。分行业看,制造业下降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比一季度提高25.3个百分点。

互联网相关服务营收增长 文体娱乐业受挫较大

1-5月,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53.06亿元,下降0.8%,比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业务总量增长23.7%。但受疫情影响,影院娱乐场所仍未正常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受挫较大,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55.4%。

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23亿元,下降15.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下降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下降30.3%,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5个和6.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好转。

新增企业3.9万户 攻城拔寨项目投资已完成六成

上半年,天河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11亿元,下降2.7%。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101.85亿元,增长4%,占投资完成总额的比重下降至47.6%;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26亿元,下降8%,占投资完成总额的比重提高至52.4%,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升,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上半年,天河区新洽谈入库项目88个,目标完成率58.6%;签约南方数码等项目34个,落地广物国际物流等项目27个。新增企业3.9万户,占全市新增企业的23.1%。新开工重点项目19个,95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约10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60.5%。在落实市营商环境改革3.0基础上,提出区109项改革措施任务清单,已完成24项,基本完成12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精准政策引领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在上半年新增的3.9万户企业中,92%为民营企业,占全市新增民营企业总量的23%。截至今年6月,天河区民营企业超30万户,同比增长17%,居全市首位;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同比增长35%。圣丰集团、富力地产、雅居乐置业等3家企业被评为“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便利蜂、拉卡拉等民营企业接连落户,鲸准南方区总部项目等20个项目均已落地,投资总额达64.7亿元。九毛九荔支网络等4家民营企业于今年陆续上市,天河区民营上市企业累计达31家。

上述发展离不开天河区的“政策三步走”。首先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全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省市金融支持措施的基础上,天河区再设立3000万元天河区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在本政策执行期限内辖内的银行机构获得的新增贷款(含展期)按基准贷款利率给予10%贴息。近日,陆续有78家企业向天河区提交了贴息申请,补贴资金超过100万元。

在畅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天河区指导区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降低利率,协调金融机构推出两期《天河区金融机构抗击疫情金融服务措施一览表》,联合建设银行天河支行等42家金融机构向海王医药、宝供物流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及相关资金超100亿元。

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服务

天河区还注重推动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修订天河区产业政策,鼓励服务平台、创业基地服务站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服务活动,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天河区现有22家服务站,23家基地平台,上半年为区内民营中小企业争取专项资金2252万元,解决人才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诉求895个,其中,150家重点民营企业获得了“一对一”专员服务及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

此外,为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天河区还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据了解,目前全区有340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两高四新”企业。有10家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