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高齡」唐寶寶 陷就醫、安置困境
我走了孩子怎办 母哭着化疗
「女儿Amy五十五岁时,我已八十几岁;许多家长和我一样,早就开始打听哪家机构愿意收置唐宝宝,慢慢存钱、排队预约床位。」六十二岁的苏丽卿是卅四岁唐宝宝Amy的妈妈,苏丽卿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总担忧Amy老后生活。
苏丽卿说,唐宝宝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比孩子多活一天,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受苦,唐宝宝家长们曾谈到多活那一天要做什么,答案是要好好回忆着与孩子共度的一辈子;唐宝宝需要一辈子陪伴,孩子单纯且直接的爱,成为她撑下去的最大动力,「好好照顾孩子就是自己一辈子活着的目标」,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白发人送黑发人,完成此生最大任务。
目前台湾最高龄纪录是去年过世的七十六岁唐宝宝,看似好事,却可能是所有家长的恶梦及压力。
唐氏症基金会副执行长朱颐庄表示,唐宝宝卅五岁之后的身体机能急速退化,一名唐宝宝的爸爸几年前过世,现由妈妈独立抚养,但母亲不幸罹患乳癌,常哭着接受化疗,不是因为身体的疼痛折磨,而是想到自己如果走了,孩子该怎么办?
「唐宝宝无法独居,难以生活自理。」朱颐庄表示,曾有名个案的妈妈癌症离世,爸爸长年在国外工作,手足无暇照顾,先被安排住在外县市亲戚家,但回诊不便,唐宝宝也适应不良,又无法住进廿四小时全日型住宿机构,最后在基金会协助下,白天到日间照顾机构,晚上回到社区家园。
跨县市回诊挂号 太心力交瘁
朱颐庄表示,百分之九十五唐宝宝属于三染色体症,胚胎第廿一对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人多出一条,其发生率与母亲年龄有关;年逾三十的产妇生下唐宝宝机率为八百分之一,超过四十五岁产妇的风险则增至廿五分之一。
朱颐庄说,唐宝宝除外观及智能缺陷,大部分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扁平足、弱视等疾病,且肌耐力较差,目前全国仅有台大医院、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儿童医院设有唐氏症整合门诊,皆为一月一次诊,每诊都爆满,有时一个诊的患者超过一二○人次。
尤其,住在南部或东部地区的唐宝宝家庭,每次回诊舟车劳顿,必须提前一、两天至台北或台中住宿,多一笔开销,而唐宝宝并发症众多,除了整合门诊还常须挂二至三科门诊,以心脏科、眼科居多,但医学中心不易挂号,让家长心力交瘁。
整合照顾与教育 助唐宝宝自理
而在唐宝宝们步入中年(三十岁)后,家人又得面对长照机构「不敢接」难题。
朱颐庄表示,长照及安养机构以「长期照顾」为主,通常无法提供训练服务,但唐宝宝等身心障碍患者必须「照顾、教育」双管齐下,建议由专业「教保员」提供协助,让唐宝宝生活自理、学习一技之长,但「身心障碍资源与长照资源整合近卅年仍无法完成」,全台已有近五成的唐宝宝、接近一万五千人需要庞大长照资源,如果家长离世,许多高龄唐宝宝恐无处可去,处境令人十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