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三江源呼喊 动物们回来了

藏羚羊西藏草原上奔跑。(新华社资料照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牧民野生动物背送草料。(新华社资料照片)

自然保护区里奔跑的藏野驴。(新华社资料照片)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被大陆三江源的大自然感召吸引,陆续前来参与生态改善。在青海省玉树杂多县昂赛乡,有一支北京大学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年轻的科研团队,他们为三江源生态治理建言献策,每年要驻点研究11个月。长期在野外奔走露宿,他们满是泥渍皮肤黝黑,却乐在其中。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专案主任赵翔,常驾车穿行陡崖上蜿蜒狭窄的「搓板路」,好几次命悬一线。他所在的团队5年来追踪到100多只雪豹,发现一度匿迹欧亚水獭荒漠猫,惊艳了世界生态学界

牧民齐心种草植树

「在三江源,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不会徒劳。」49岁的唐瑞来自英国,每年近两个月跋涉在三江源,帮助牧民更好应对「人兽冲突」等难题。长期风吹日晒,这位「老外牧民」老得越来越快,脸上却常带笑容

也有人爱上三江源,献出了最好的年华甚至生命。原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平,曾30余次深入可哥西里,直到2018年因癌症辞世。「热爱三江源,就必须用一生去亲近。」苏建平曾经这样阐释自己的初心

为了保护三江源,当地人也一起奉献心血。在「三九」寒天的玛多县黄河乡,7位牧民蹚着齐膝积雪、背着数十斤牧草顶风前行,只为给大雪中「断顿」的藏野驴送粮食。在果洛玛沁县武乡,54岁的牧民多布旦连续种草14年,成功染绿了格多村上万亩黑土滩。在果洛州班玛县玛可河原始林区,曾是一名伐木能手的朱富海,如今春季日均栽种40株树苗,平均每半个月穿坏一双鞋子

陆投入逾180亿人币

14年来,大陆在三江源地区持续投入逾180亿元人民币。如今,在黄河源能见到及膝高的大片草原,在澜沧江源遇到钻不进人的密林,在长江源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湿地。三江源这块「巨型海绵」再度丰润充盈,涵水造水能力稳步提升。

许多三江源牧民都说,「草高了、水多了、风沙小了、气候好了。」天蓝、水清、草绿的景象在三江源多地显现,一度藏匿消失的野生动物,开始大规模出现在人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