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倾向的听力“杀手”女性易忽视的耳硬化症,你可能已悄悄中招
32岁的小王平时工作生活都很忙碌,但大概从两年前开始,她逐渐发现自己听力好像不如以前了。刚开始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没休息好,加上平时喜欢听音乐,可能是耳朵疲劳了。
后来她逐渐发现,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下,也时常会感到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和同事说话时,总觉得别人声音小了。她尝试去药店买了耳药水,甚至清理了耳道,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经过朋友的建议,小王终于决定去耳鼻喉科做个详细检查。医生在听力测试后发现,小王的听力下降并不是普通的耳垢或者炎症问题,而是耳硬化症。在进一步的听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小王最终确诊患上了双侧耳硬化症,幸运的是,她的病情还处于可治疗阶段。
什么是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是一种影响中耳骨(听小骨)和内耳的疾病。简单来说,耳硬化症是一种由中耳骨中的镫骨(stapes)异常增厚、硬化引起的疾病。这种异常导致了声音传导的障碍,从而引发进行性听力下降。
耳硬化症常见于20至40岁的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这种疾病在早期症状较为轻微,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渐进性听力下降,所以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老年性听力损失。然而,与普通听力损失不同的是,耳硬化症具有特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家族中有耳硬化症病史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耳硬化症的症状表现
渐进性听力下降:耳硬化症的听力损失通常是渐进性的,患者可能最早会在一只耳朵出现听力下降,之后逐渐影响到另一只耳朵。患者常常在噪音环境中感到听不清楚别人的对话。
耳鸣:许多耳硬化症患者会伴有耳鸣,这种耳鸣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嗡嗡声或尖锐的声音,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骨传导听力良好:在医学检查中,耳硬化症患者会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骨传导听力比空气传导听力更好。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骨头的振动(比如用牙齿咬住震动的音叉)听到声音,但通过空气(如耳道)传递的声音反而难以听到。
耳硬化症为何容易漏诊、误诊?
耳硬化症的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的耳科问题相似,比如中耳炎或老年性听力损失,这让许多医生甚至患者自己都忽视了可能的耳硬化症。尤其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听力下降并不总被视为紧急的健康问题,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压力、疲劳或者环境因素。
有些患者在感到听力下降时,首先想到的是简单的耳道问题,甚至有些误以为是耳垢堵塞。然而,耳硬化症属于中耳和内耳的结构性疾病,单靠清理耳道无法解决问题。此外,耳硬化症的听力下降是渐进性的,病程发展较慢,许多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并未觉察到显著变化,导致就医延迟,甚至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期。
女性需更加关注听力健康
耳硬化症虽然常常被误诊、漏诊,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的听力是可以得到有效恢复的。对于那些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特别是在20-40岁之间,更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预防耳硬化症虽然没有绝对的措施,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下,及时关注自己的听力变化,是降低听力损失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