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航苏州旅游驶入新蓝海
丝绸作为苏州的一种物产,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江南文化,也是古老商路上的代表性物品。随着“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丝绸这种兼具商业和文化内涵的物品,在新的时代,新的商路上展露头角,也是实至名归。
苏州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之一。据记载,在明代成化年间,苏州已成为中国的丝绸重地,被誉为“丝绸之乡”。在今天,当你走进苏州,你就能明显感受到,丝绸已成为了苏州的文化基因。
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苏州震泽古镇,曾出土了4700年以前的丝带、丝线、绸片和刻有丝绫纹及蚕形图案的黑陶罐。而至清代光绪年间,震泽出口的生丝就有5400余担,相当于全国出口总量的十五分之一。
在苏州的中国宋锦文化园,游客们围绕着“2014年北京APEC会议·宋锦新中装”展示区,观赏着当时各国领导人所穿的同款服装以及丝线图案等细节,无不交口称赞。这些礼服使用的面料正是苏州特有的宋锦。
丝绸中的“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之称。宋锦源于春秋,形成于宋代,辉煌于明清,是中国丝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苏州特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苏州木渎古镇古松园的刺绣艺术馆,2014年8月由第一夫人彭丽媛、罗格夫人、巴赫夫人以及三位外国元首夫人参与绣制的大型主题原创苏绣《丝绸之路》的展示,总是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对于扎根发源于古代苏州丝绸文化的苏绣来说,这幅由诸多第一夫人一起共绣《丝绸之路》,意义非常重大。
而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绣娘工业园,游客更可以亲眼看到丝绸的工艺流程并亲身动手体验。人们漫步于设计、打样、裁剪、缝纫、熨烫车间,详细了解真丝服饰的制作过程,亲眼近距离观赏着巧手的绣娘们如何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绣出一朵有光影变化的立体牡丹花,并惊诧于那一身用真金线刺绣,特别定制,价值数十万的华美红嫁衣。
“海上丝绸之路”盛景源远流长
尽管如今的“丝绸旅游”的概念已经从最初以地域之分,从当年“丝绸之路”沿途城市,延伸到跟“丝绸”有渊源的地区。但对于苏州来说,丝绸旅游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资源。
2015年4月,江苏省“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发布会在苏州召开,省旅游局现场发布5条“丝绸之路”精品游线,有2条就落在苏州,占了4成。其中,“承文化韵律,赏丝路风情”游线,首日的行程就是一次苏州文化之旅:白天参观寒山寺、刺绣博物馆,晚上坐船游古运河、听苏州评弹。而另一条“漫漫丝如雪,人间织太平”游线,则为苏州吴江三日游,这是吴江区旅游局倾力打造的一条以丝绸文化为纽带,以古镇元素为背景的丝绸体验游专线。
此游线的首日行程是:前往盛泽镇参观丝绸展示馆、宋锦文化园、先蚕祠、丝博园和东方丝绸市场,了解丝绸文化和丝绸制作工艺;第二天赴同里古镇体验水乡风情;最后一天,游客们可以在震泽古镇喝极具地方特色的“四碗茶”,并参观当地的丝绸企业。
除此之外,苏州还专门为市民勾画了一条名为“锦绣苏州,丝绸之旅”的纯丝绸旅游线路:可以从苏州织造署、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刺绣艺术馆、苏州刺绣研究所了解苏州丝绸生产沿革、欣赏各种刺绣精品;也可以去苏州第一丝厂购买精美的丝绸产品;还可以到镇湖绣品街零距离观看镇湖绣娘的精湛工艺。
可以说,从古至今,丝绸就是苏州的一张美丽名片,因此苏州与当下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苏州太仓港则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而“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形容的,就是过去苏州丝绸经大运河,往返全国各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物资的盛大景象。
据苏州旅游局统计,目前,苏州散客比例占到游客总量的90%。如何让游客迅速接“地气”?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朱国强称,就是要让游客能看得见、摸得着古城居民的原生态生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苏州打造“丝绸旅游”牌,也是应于这个理念。
“一带一路”丝绸产业、旅游双飞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是党中央在国家层面提出的重大战略,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总揽国内国际大局做出的重要倡议,势必为古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苏州来说,更是为其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如何实现与国家战略的良好对接,从而带动苏州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对此,苏州市委早有谋划:抢占先机,把“一带一路”产业合作落到实处是首位重要的。
古丝绸之路是通商合作之路,贸易合作是沿线各国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而当前,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东南亚等16个国家及东盟国家均保持良好经贸合作关系,并与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这也为苏州与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此基础上,苏州要趁势而上,对内,要大力推进在旅游产业领域的改革创新;对外,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挖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合作潜力,吸引各国企业走进来投资,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合作,争取在中亚、西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地区形成旅游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同时,通过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层次和内涵,在丝绸资源、人文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古往今来,苏州丝绸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苏州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宋锦与云锦、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苏绣更是中国四大名绣之冠。早在2500年前,江苏丝绸就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输到世界各地,苏州成为丝绸文化、历史、贸易的重要发源地。
如今,丝绸更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享誉海内外。随着重走丝绸之路,苏州丝绸旅游包括丝绸产业本身,都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而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将丝绸文化与市场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以国际战略的眼光,保持传统丝绸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将中国独特的丝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苏州丝绸旅游以及丝绸产业向全球化跃进都具有重大意义。
“旅游和经济本来就互为背景。”苏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郁裕铭表示,除了国家政策上的鼓励,中国的旅游形式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游客原来看名山大川,主要是去欣赏风景,现在的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目前。苏州丝绸产业的发展至少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是由旅游在承担,所以,实际上旅游跟产业经济的结合是全方位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战略突破促进苏城旅游深度发展
随着苏州旅游业后劲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要寻求增量,另辟蹊径十分必要。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曾提到,苏州旅游业发展同苏州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城市知名度还不相称,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苏州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旅游品牌还没有完全打响,旅游发展还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深挖苏州旅游的发展潜力,从“一带一路”战略中寻找突破口,显然是一条有效途径。事实上,上文中提及的苏州“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也正是苏州市旅游局因势而动的创新成果。
但作为江苏旅游领头羊的苏州旅游业,如何围绕“一代一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持续性打造更加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旅游产业及服务体系,苏州旅游仍将面临着持续的挑战。
在2015年7月28日召开的苏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就再次强调,要大力培育苏州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加快旅游项目和度假区建设,持续开发各类主题旅游新产品,组织好市场营销和重大旅游活动。
事实上,苏州人早就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仅靠旅游部门是不够的,仅靠抓旅游一个行业也不够,需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齐心合力、齐头并建。
因此,从2009年起,针对旅游发展中的关键工作,苏州就进行了周密的制度安排,对所有相关地区、部门都进行年度考核,大到旅游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小到市区停车场建设、旅游厕所改造、景区道路指引标识系统优化等上百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进度要求和考核要求。一项项具体而又事关苏州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各方“合力”下,终于得到有效落实。
在今天的苏州,发展旅游、服务旅游早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各级、各部门主动参与的“自家事”:集中城市多种管理手段,对旅游行业进行综合化管理;集中城市多种服务资源,帮助旅游业发展。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在调研旅游工作时指出,要继续坚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发展理念,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全面融合,推动城市与旅游的资源共享、产品共通、环境共进、服务共精和品牌共优,使城市旅游发展加快实现“给市民欢乐、让游客满意”的目标。
“一带一路”让苏州旅游走向世界
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只是简单的对外通商之路。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是一次“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全方位合作发展之路。
对于苏州旅游来说,如何更好的“走出去”,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就必须有引领境外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与城市服务;至于如何吸引更多境外游客留在苏州,则必须创新营销。
为此,苏州旅游也是积极探索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象+渠道+产品”三位一体的精准营销推广路径。
在境外旅游营销上,苏州通过渗透国外专业渠道和网络社交平台,实施三位一体的推广策略,公众媒体打形象、专业机构拓渠道、主流平台推产品,给境外游客留下深刻的“苏式生活就是最中国”的美好印象。
同时,苏州还专门聘请第三方,对每个推广项目进行考核评估。今年年底前,与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科院合作的“苏州旅游境外舆情调查及报告”也将完成,今后几年苏州旅游境外营销推广“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水平也将有效提高。
目前,苏州市旅游局正着手在美国开设苏州旅游北美专用网站,集中展示当地旅游经营商销售的苏州旅游精品、方便美国游客以其熟悉的方式获取资讯并参与互动。
在与权威媒体合作、推广城市旅游形象上,苏州也是叠出新招:与BBC《WORLD NEWS》合作,在BBC北美及欧洲频道投放苏州旅游形象片;与“Lonely Planet”集团合作,编印并面向全球发行迷你版的苏州《Lonely Planet》,并在Lonely Planet网站建立苏州的微网站。
此外,苏州旅游局还与北美销售中国旅游产品前50强的重点旅行商积极接洽,确保年内实现10家以上旅行商推广苏州过夜旅游产品、5家以上推广在苏州停留两夜的行程,实现通过专业机构拓展苏州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目的。
在社交媒体平台渗透上,苏州也在Facebook、Twitter上开设了苏州旅游账号,目前粉丝数分别达7.4万和0.7万,并与专业新媒体整合营销机构合作运营,配合采用网络分析手段,直接获取境外游客的精准需求,实现境外产品推广与本地供给间的对接。
在与全球最大的旅游资讯社区网Tripadvisor的合作方向上,苏州借助在全球分设21个语种的40个子网站、每月拥有2亿活跃用户的优势,开展面向全球潜在客源的互动式“点穴”营销。
“苏州旅游下一步的发展,‘国际化’是个关键词。”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朱国强表示,虽然苏州旅游部门与“Tripadvisor”这样的国际机构的合作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未来,苏州旅游部门将继续与这样有着专业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合作,努力实现苏州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引航苏州旅游驶入新蓝海
应该说,苏州旅游近年来的发展成效是显而易见。苏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数据指标,也是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全省领先。
目前,苏州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61家、66个点,其中5A级景区6家、11个点,仅次于北京,列全国第二;全市星级饭店13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0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1家、省级48家,星级农家乐94家,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2011年以来,苏州金鸡湖景区、吴中太湖旅游区、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等新晋5A级景区行列;全市各类旅行社301家,其中苏州中旅、文旅、青旅、同程国旅、八爪鱼在线旅游公司等成功创建为五星级旅行社,游客满意度排名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苏州旅游度假区体系也日趋完善,现有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9家;姑苏区成功创建“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吴中区被批准为省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苏州全市旅游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72.47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创汇8.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预计接待国内游客4794.55万人次,同比增长6%,国内旅游收入836.12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920.08亿元,同比增长11%。
未来,依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苏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旅游业仍将会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旅游产业结构也将会持续优化,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仍将持续推进。
截至目前,苏州仍在深化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已经确定全市在建旅游项目172个,总投资1240.8亿元,年度总投资223.3亿元。
此外,仍在持续推动“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常熟长江国家邮轮中心建设项目、吴江黄金湖岸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石湖渔家村文化旅游项目、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西部生态城旅游综合开发”等6个项目,并将其列入了2015年度省重点旅游项目,继续位列全省首位。
“旅游发展与城市布局率先融合,催生出‘上下一盘棋’的大旅游格局。”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朱国强说,与苏州城市“一核四城”发展格局相吻合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可以使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整体互动推进,更好利用城市资源、与城市协调发展、为城市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可以说,苏州在有效打造极具多元化体验内涵的“苏式旅游”品牌的同时,也推动了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此外,鉴于苏州紧邻上海,外向型经济发达,拥有17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以及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全国最为密集的城市。因此,苏州也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就苏州旅游而言,以产业合作为保障,围绕丝绸文化,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挖发展潜力,不断地从“一带一路”战略中寻找突破口,新蓝海画卷已经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