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水科技 助我因应水资源危机
驻台北以色列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处处长蓝子律。图/以色列办事处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所造成巨大影响,在发生前,可说超乎所有人想像,很难想见基本生存要件的呼吸空气也有状况。检视另一基本生存要件的饮水,万一被视为一切如常的水资源供应体系遭遇突发事件,该如何因应?骇客入侵石化和半导体厂、医院及政府部门已非新闻,若饮用水资讯管理系统发生骇客入侵窜改资料、使相关水情水质资讯产生误判而造成混乱,如何预先准备?如果水的传输受污染,如何超前部署?
驻台北以色列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处处长蓝子律(Tslil Lahav)表示,以色列数十年来不断精进水科技,如今用水已能自给自足,其中海水淡化厂提供国内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50%以上,且90%以上的水可重复利用和回收,再用于工农业。对防堵可能的骇客入侵饮用水资讯管理系统事件,以国有先进网路安全技术可侦测资安威胁,有助化危机于无形。
自1948年建国以来,水资源就是以色列国家生存头等大事,与水科技相关的创新,都围绕此核心大事而发展。于1950年代初,北方加利利海、地下水和约旦河,为当时主要水源。1964年邻国在加利利海上游改河道形成危机,以色列即力推海水淡化技术。2005-2016年,以色列完成五座海水淡化厂,提供以国大部份饮用水。随技术精进,以国海水淡化厂生产成本,从2005年的24.65元新台币/吨,降至2020年的12.32元新台币/吨,强化其出口优势。
蓝子律说,单单水科技不足成事,还须有公民参与支持。以国民众深知水资源不是无限的,水是一种有价商品。
基于此认知与行动实践,才造就以国水科技独步全球。以色列人不仅自己节省水,看到别人浪费水也会提醒,发现漏水即做通报。相较OECD国家平均30%的漏水率(台北市约15%),以色列只有7%,这归功于用科技来精确侦测漏水所在、提早预警将漏水之处,及至关要紧的公众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