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教系列报导/大艺术家 不会被领域框住

图、文/非池艺术

「成功的艺术家,跨领域能力都很好。」北美馆长黄海鸣提出观察说,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常结交不同领域的专家,并且愿意做跨领域的交流;他们走进社会底层,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睁开眼四处观看社会百态,才成就出一个具影响力,并且能够感染人心的艺术家。

艺术家一旦跨领域交流,视野将随之开拓,关心议题也会开阔起来。但黄海鸣观察台湾当代艺术家现今的创作走向,他却担忧地表示,大议题的论述与对抗正渐渐在消失,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走向,纷纷走向小感性与小议题。

样子的走向,其来有自,从台湾的艺术教育的走向就可以看出端倪。「艺术教育的学院倾向越来越强」黄海鸣表示,学院式的艺术教育,走向着重「艺术专业知识」的训练与「艺术家性格」的养成,对于其他领域学科,像是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类别,便渐渐开始忽略了。

学院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交友圈越来越窄,朋友圈局限在艺术的圈子里。黄海鸣分析道,若长久只专精于艺术领域,学生理解其他领域的深度将会降低,对社会各类议题的关注也会减少。一旦在复杂的社会里,学生的参与感低落,毕业成为艺术家,在创作的表现抽离了社会百态,将使得台湾的艺术与社会间连结逐渐减少。

黄海鸣表示,艺术家与社会连结太少,创作始终绕着同样的圈子打转,「有危险」。他认为,艺术作品格局太小,会渐渐失去与民众对话机会,使得艺术品只能固定出现在一些展览里,无法深远地影响社会。不只如此,黄海鸣也认为,如果艺术家对复杂的真实社会没有充分理解,艺术理论将只是理论,也没办法继续发展、衍伸,提供艺术家不止息的创作能量。…更多内容请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