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筑起交流之桥:独立动画人吉浦康裕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塔塔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从进入电脑时代以来,CG技术的发展让制作动画的成本越来越低。除此之外,千禧年之后,数码动画渐渐取代赛璐璐动画,以前需要一张张拍摄的动画现在可以通过数字化处理。受此眷顾的独立动画人不在少数,去年就有因《你的名字。》在世界范围内成名的新海诚,鉴于新海诚已经用《你的名字。》成功从独立制作跨越到商业主流范围,国内也有不少文章评述过他的作品,所以今天我们不提新海诚,而是介绍一位和新海诚几乎同辈,但仍未受到太多主流世界关注的才华满溢的独立动画人,吉浦康裕

吉浦康裕

独立之路黎明时

套用一句被说烂了的话:“创作者一生只创作一部作品。”放在吉浦康裕身上就是,他一直专注于自己最喜爱的话题机器社会。吉浦康裕的所有作品都是从正面或侧面来不断深入他对此话题的探讨,以此构建他庞大的作品宇宙。

吉浦康裕于1980年出生在北海道,在福冈县长大,目前在东京都居住。他从小就有蠢蠢欲动的创作想法。1991年,小学五年级的吉浦康裕利用学校布置的暑假自由研究作业发表了他的小说处女作《竜巻を追って(追赶龙卷风)》并发表,却因为不符合要求被老师批评。

高校时代的吉浦康裕受到兄长的影响加入戏剧部,除演戏之外他还担任了剧本的创作,无形之中塑造了他在讲述故事与演出故事的能力。在那个时候,吉浦康裕还受到了跨时代动画《EVA》的冲击,这部作品对当时的机器人动画做出了巨大的变革,(当然他后来也有幸参与了《EVA新剧场版:破》的设计工作。)受到感染的吉浦康裕转而制作动画,并且学起了对当时来说还相当新颖的CG技术。他的第一个作品便是有关机器人的动画短片《我ハ機ナリ(暂译:我的机器人Nari)》。这时是2000年,吉浦康裕刚好20岁。

吉浦康裕似乎是从第一部作品就开始建构他庞大的个人作品世界观,《我ハ機ナリ》以精子这些表现人类出生的意象表示着机器人的诞生,也预示着人类即将面临着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

到了大学时期,吉浦康裕制作的两部动画短片《德玛娜少女》、《水之语》让他在动画界崭露头角,获得不少奖项,其中这两部动画就同时获得了PROJECT TEAM DoGA举办的第13和第14回CG动画大赛的不同奖项,这个CG动画大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是日本历史上最悠久的动画影像大赛。新海诚凭借《她和他的猫》也在这个比赛中获得了大奖,而当时的新海诚已经有了在游戏公司Falcom的工作经验,吉浦康裕仅仅是靠自己在学生时期摸索。

去年第27回CG动画大赛官网横幅

《德玛娜说少女》利用CG动画在运动镜头的便利性,让镜头穿梭在不同空间、甚至是现实与想象画面中,这也奠定了吉浦康裕前中期CG动画的风格。该作品用诡异的风格讲述了少女德玛娜在一个狭小房间里的故事。她通过一个神秘立方体来到另一个世界,目睹了一系列神秘的物件,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她又返回到自己书桌前时,发现仍然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是一个孤独者在想象着外界空间的故事,即使是最自闭的人依旧不能脱离群体动物的特性——交流,少女渴望着与外界交流,然而她的媒介却只有想象。最后一个镜头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个这样的狭小房间,意味着世界上还有许多孤独患者,动画反映了人类不断挣扎在现代生活和内心世界之间。

《德玛娜说少女》剧照

而《水之语》则讲述了一个关于交流的故事。该作的故事利用一家咖啡店里每桌客人之间的聊天内容串联起来,表达了语言的力量,即话语可能在说话者无意间对别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或消极的力量,没有力量的闲言就像水中泡沫一样容易消逝。比起《德玛娜说少女》中的交流是与自己内心交流,《水之语》的则是通过嘴巴与他人交流,这是社交活动,有了社交才会有社会,因此小小的咖啡店也形成了一个微型社会。

此片也有吉浦康裕作品中的另一个母题:机器。有着失恋烦恼的主角被机器人女侍以话语指引,心结得到了消解,机器人在用人类的方法帮助人类——即使是基于阿西莫夫在科幻巨作《我,机器人》中提出的机器人工学三原则而帮助男主角——这意味着机器人也在进行人类的社会性活动,人类与机器人共存是需要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水之语》也被认为是吉浦康裕最著名的作品《夏娃时间》的雏形。

《水之语》剧照

在制作《水之语》时,吉浦康裕还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动画工作室“Studio六花”。2004年,吉浦康裕完成以上三部动画短片正式从自己的大学——九州艺术工科大学艺术工学专业——毕业,并且开始了他的新作制作。

《水之语》的出发点为机器人三定律,即:

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3. 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电影《我,机器人》讲述了人和机器之间相处,人类自身是否值得信赖的故事

开玩笑的历史

2006年,吉浦康裕推出他的新短篇动画《苍之茧》,和之前只有几分钟的短片不同,这次的有23分钟。《苍之茧》讲述的是人类在远未来经历了地球环境劣化、只能依靠人工世界存货下去的艰辛处境,而渐渐消散的人类文明也让历史出现了断片,“记录发掘局”正是一个为了发掘与复原记录,从那里分析过去世界的机构,男主角有罗便是该机构的一员。

在这部科幻作品中,吉浦康裕探讨了过去存在的真实性,这似乎是许多科幻作品共同的命题,比如闻名世界的《攻壳机动队》也有关于寻找过去的自己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苍之茧》里跨越时间的追寻,正是人类渴望与过去交流,而媒介正是记录着那个“当代”的载体:比如照片、录像、文字资料,这里就涉及了分辨历史真伪的问题。历史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无可避免的会有缺失。即使是我们所在的当下,历史考古学家在发现新的文献、文物,也会去考究这些东西到底是属于哪个年代,分辨文献里描述的真假,然后通过现有的历史研究对比,做出最正确的推敲来完善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但是这始终是“完善”而不是“完全复原”,毕竟媒介在传递信息的途中,甚至人接触信息的那一刻也总是会让信息有所缺失,因此也很容易造成误会

《苍之茧》

这种误会在吉浦康裕后来的一部短片动画《历史机关》用黑色幽默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历史机关》也是讲述了在远未来后人类专门建立一个机关来搜寻前人类被毁灭的历史证据,然而本片不像《苍之茧》,而是走假严肃真搞笑风格。在《历史机关》中后人类挖掘到的尽是前人类的娱乐文化,比如爆米花电影,一些丧尸题材、外星人侵略地球题材等片子也被后人类误以为是前人类毁灭的证据。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最后发现了前人类并未毁灭的证据是日本萌系动画——里面的内容平和且“媚宅”,和严肃搞笑本片形成的强烈对比带来了不俗的笑料。

机关的工作人员看着萌系动画片一脸懵逼,两种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历史机关》致敬了许多电影,展现了吉浦康裕作为电影爱好者的一面。他对当下娱乐文化赋予后现代意味,当下娱乐文化是为当下的时代服务,在远未来中自然不起作用,因此后人类才会根据他们所在的时代赋予新的意义,这些正是历史给人类开的玩笑。而《苍之茧》的玩笑却让人无法笑出来,当片中的后人类只能通过电子屏幕窥探到蓝色海洋与绿色植物的时候,玩笑就已经成了无奈的嘲笑,与过去的交流也弥足珍贵。

中间的黑人老头恶搞的是美国著名配角演员摩根弗里曼

可能是因为吉浦康裕本来就是学习CG动画出生,《苍之茧》3DCG动画占了很大成分,结合手绘动画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也突出了吉浦康裕片中冷冰冰的机器质感。就连今敏也专门撰文表扬该作。他作品的特点在他下一部集大成式的作品中被更多地展现出来,吉浦康裕这样评价《夏娃的时间》:“手绘与CG共存的创作手法也和人与机器人共存的故事主题产生了共鸣。”

《夏娃的时间》

从Robot到Android

时间来到2008年,吉浦康裕以6集15分钟的OVA的形式推出新作《夏娃的时间》(这部作品又在2010年剪辑成电影上映),这部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夏娃的时间》讲述的是近未来人类与高智能人形机器人共同生活的故事。故事中的高中生向坂陆夫总是让他的机器人女佣萨美对他言听计从,而社会的主流是绝对不容许机器人有人类的情感。可是陆夫最近却发现萨美频繁去一家叫做“夏娃的时间”的咖啡厅,这家咖啡厅有着人类和机器人在此地并无二致、共同相处的规则。

“夏娃的时间”咖啡厅的规则:当进入店内时,人类和机器人没有区别

在这部作品中,吉浦康裕作品的两大母题——机器、交流终于连接在了一起,即如何与机器人交流。本作中关于机器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robot,第二种是android。Robot意为“劳役、苦工”,而波兰文Robotnik意为“工人”,Robot就是取两者的共同部分,原作里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出的人形工作机械;android是希腊语词根andr-(人)与-oid(类似~的)的结合,也就是“类人的”。交流是沟通交谈,没有交流就没有情感。如果说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那么人类与robot的互动只是一种下令者与受令者的机械性关系,因为不存在情感。所以片中这些“robot”与人类进行交流时,“robot”也就变成了更高级的“android”了。

片中用了几条支线来论证机器人与人类交流、甚至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其中,有对机器人情侣想要深入了解对方,却为了照顾对方而隐瞒自己的机器人身份,这种矛盾的行为和拥有复杂情感的人类几无差异。前文说了,交流因为信息的错位会造成误会,因此这对机器人情侣因互相隐瞒而造成误会加深了对机器人类人化的深入探讨,从而利用误会营造了不错的戏剧色彩。

有意思的是《夏娃的时间》不仅延续了《水之语》的部分设定,还延续了用对话推动剧情的风格。为了让对话更密集此片的场景极少,主要场景分为三个,“夏娃的时间”咖啡厅,陆夫的家,陆夫的学校。其中咖啡厅作为最主要的场景,这里的戏份几乎可以算作是密室情景剧。吉浦康裕为这部作品首次请来了不少一线声优,但是对他们演戏指导的时候却让他们的演技尽量生活化。这是吉浦康裕在制作这部作品时的一个初衷——忠实于现在的真实生活。这种漫不经心的对话语气、场景和对话推动剧情的风格甚是符合笔者提到的“交流”这个命题。因交流而产生故事,并且这份交流不分人类和机器人。

《夏娃的时间》其中一个场景:学校

吉浦康裕的作品基本上没有让人绷紧神经的大危机剧情,更多的是在冷冰冰的社会背景下透露着平和的气息,他的作品总是向往着美好。即使人类即将走向赛博朋克故事中的时代,却一直没有赛博朋克的冷酷,总是在告诉着大家:人类终究要和机器共存,共存只有靠交流进行。交流可能会带来误会,但交流也是解除误会的良药。正如陆夫最终理解萨美一直瞒着他去咖啡厅一样,这就是交流带来的美好结局。

与机器人和谐相处的咖啡厅

异邦人的入世之道

短短的几部作品中,吉浦康裕完成了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时间、人与机器人交流的任务,接下来讲的是他第一部带着奇幻背景世界观的作品——《颠倒的帕特玛》,这次的交流任务则是两个世界的交流。

很多人觉得《颠倒的帕特玛》和美国影片《逆世界》设定相似。作品中男主角艾吉女主角帕特玛分别处于两个重力场全然相反的世界,就像磁极的N极和S极,两个世界相斥。比如当一个世界的人来到另一个世界,如果没有障碍物阻挡的话就有可能因为自身重力相反而以脚朝上的方向“坠入”这个世界的天空,十分危险,因此两个世界的政府也是相互为敌。艾吉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遇到了帕特玛,并且为了保护帕特玛便将其带到小屋保护起来。

《颠倒的帕特玛》中女主在男主世界中的行动方式,只能由男主倒着抱女主来跳跃

除了重力场相反,两个世界的政策也相反。艾吉的世界在地上,秩序严密,只能生活在重重监管下。艾吉连去上学都只能通过固定路线的自动移动装置进行移动。这俨然是一个反乌托邦社会。帕特玛的世界在地底,虽然相对自由,但科技程度却比较落后。当然,故事的最后也对两个世界设定进行了一番大逆转。

因为重力场的原因,两个世界注定有了交流的隔阂,甚至还产生了矛盾。真正互相交流的是男女主角,他们互相代表了两个世界。本片也足以证明交流所产生的力量。《水之语》中的交流虽然只是简单的口头交流,但也提到了交流所产生的言语对他人的重要性。《颠倒的帕特玛》的交流肯定不止如此,男女主角的交流注定要深入到内心情感,才能从内向外推动故事发展。

文化障碍的新突破?

我们不妨展开更大的联想,日本是一个注重群体的社会,也就是说规矩相当重要,规矩维持群体稳定。因此,这也容易使日本社会的某些方面相对停滞——即使外人看来日本有些方面日新月异。那么,当一个外人进入这种社会,一定会带着外地的行事规矩习惯,不可避免地破坏本地规矩。日本的校园欺凌往往如此,日本的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告白》正是讲述了学校里学生在私底下形成一个个团体,甚至可以说势力,来欺凌弱小的人,排除不守所谓规矩的人;已经改编成动画和电影的悬疑小说《Another》建立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观,学生为了让自己存活下去不断排斥他们认为的“已死之人”;最近热播的《小林家的龙女仆》也讲述了异世界的龙不断学习人类社会的规矩以融入其中的故事——虽然这是一个轻松幽默的动画,但也不乏现实的讨论。总而言之,《颠倒的帕特玛》是男女主角相互破坏了各自世界的规矩,然而这种破坏形成了交流,也流露了吉浦康裕对于异邦人融入本地的交流之道。

继续向独立动画荒野进发

之后吉浦康裕分别参与了两个动画短片企划,第一个是日本动画协会每年都会举办的青年动画制作者育成计划“动画未来”(现改名为“动画之卵”,吉浦康裕2014年参与),第二个是庵野秀明带着他的动画公司Khara和NICONICO动画的母公司DWANGO联合打造的“日本动画(人)博览会”8分钟短篇动画企划,其中上文提到的《历史机关》就属于这个企划。

先说说吉浦康裕在“动画未来”的作品《阿茹茉妮》。这是吉浦康裕唯一一部世界观设定在当下现实世界的作品,但是也巧妙地在男女主角的梦中加入了异世界幻想元素,是吉浦康裕作品中格局最小的作品。这仅仅只是一个青春校园剧,男主角本城彰男潜意识中听到了他一直暗恋的女主角树里小时候在ipod里录下来的个人告白,从此走进树里的内心世界,做了和树里小时候经常做的非常相似的梦——关于异世界人偶女孩和机器人男士的故事,却因为种种误会让树里误以为彰男是心灵挚友,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也许我们要寻找的就是能和自己看到同样梦境的人吧

如果以吉浦康裕和新海诚的作品来对比,新海诚的前中期作品都是限制在了学生的认知体系里,而关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事并不是学生最关心的范围,至少高中以下的学生的交友范围是学校为主,认识外界以网络为主。那么这就对现实社会造成了缺失。即使是《秒速5厘米》中男女主角成人后进入了社会,也依旧是围绕着男女主角转,几乎没有对社会进行描写。因此新海诚的作品受到年轻人、或者是想要暂时逃避现实的人们的欢迎。新海诚的作品开始有了转变从《言叶之庭》开始,师生恋在主流社会是不伦恋,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该作的女主角雪野百香里老师不愿意承认对自己的学生、也就是男主角秋月孝雄的感情。这是因为社会主流规矩的桎梏。最终《你的名字。》中新海诚和以往不同,让男女主角真正“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他们的成长与反抗命运正是现实生活的种种写照。

那么相比之下,吉浦康裕的作品一直都非常的关注现实社会,无论是机器人与人类的共存话题,还是异邦人融入本地社会的话题,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毕竟吉浦康裕的作品基本都关于交流,而人活在社会始终都是要进行社交的,社交的过程也是认识社会的过程。

《言叶之庭》女主角勇敢接受男主角的爱,虽然承受了许多的社会压力

《阿茹茉妮》是吉浦康裕少有的围绕学生认知范围展开的故事。男主角彰男是典型的御宅族,却有着绝对音感的天赋,女主角则是“现充”一派,和朋友聊着流行话题。这两人的世界原本不会有太多交集,然而彰男因巧合事件获得了和树里交流的机会。当然交流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误会,这和笔者前文说的“误会”是一样的。误会在交流过程中不是坏事,这一点也在本作展现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吉浦康裕的机器情结在男女主角的梦中展现,梦中的人偶女孩和机器人男士,两个不同类型的角色在异域音乐中获得了心灵的交流,冷冰冰的人偶陶瓷和铁皮有了情感的温度。这再一次证明了交流可跨越种族、群体,从这一点来看,本作就不仅仅是限制在学生的认知世界中,故事因此也升华。

《阿茹茉妮》中男女主角的梦

接下来说说吉浦康裕在“日本动画(人)博览会”的作品。“日本动画(人)博览会”正好是一个为独立或年轻动画人打造的无商业纷扰的创作平台,吉浦康裕在这里一共三部作品,都由他的工作室Studio六花以及制作了《Kill la Kill》、《小魔女学院》等作品的Trigger动画工作室合作。由于《历史机关》在前文提过故不再累叙,来看看他在这个企划的另外两部作品。

发电机No.33》讲述依靠名为“电子熔岩”的巨型发电生物体33号发电的都市被一个巨型机器人入侵,沉睡中的“电子熔岩”突然觉醒与机器人展开决斗。虽然世界观是一个幻想世界,但很明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巨型机器人的入侵破坏了日常,这是日本影像作品中很典型的一种故事展开。比如突然出现的哥斯拉让原本安居乐道的国民陷入危机,不得不反省战后或滥用核电的后果(《哥斯拉》),比如平凡无比的少年突然被抓去开EVA,比如想着校园烦恼事的少年被带去军国主义下的反乌托邦世界(《此时此刻的我》)……例子实在太多,这些作品用日常与非日常的表里进行强烈对比,有时候也引来观众忆苦思甜般的反思。《发电机No.33》暗示的是人类现代文明过于依赖电力,这种意图在“3.11”福岛核电站泄露的现实背景下更加明显。最终本片的女主角脱下身上的电力衣,返璞归真面向无电的世界,正如原始人的文明不靠任何工具,在简单的交流中发展。

《发电机No.33》海报

旧时代浪漫的新出路

《机动警察》是非常有历史厚度的动漫画作品。《机动警察》系列动画经过押井守、吉永尚之、高山文彦等大导演之手,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剧场版《机动警察剧场版2 和平保卫战》。吉浦康裕作为独立动画人在此企划中接过了交棒,即使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但也足够他大显身手。

《机动警察REBOOT》有着全新主角班底,让吉浦康裕可以更加自由的创作。不同的是,因为原作基础的关系,本作的巨型机器人只是人类的工具,并不像吉浦康裕其他作品的机器人能与人类交流。那么吉浦康裕的交流如何在本作中展现?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机动警察REBOOT》

这部有着数十年历史的作品有一个恒久不变的设定,那就是里面的载人巨型机器人的武器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左轮手枪。说实话这种设定早就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经不起考验,而人类操纵着巨型机器人在狭窄的日本街市作战显得非常笨重。台湾的御宅文化爱好者社团“傻呼噜联盟”的成员用日本社会的群体性论述了日本动画中的巨型机器人成因:日本人都是群体性动物,不喜欢出风头,因此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Superman、Batman等都在日本行不通,但如果他们想获得强大的力量,必须有个身份的隐藏。因此巨大人形机器人、奥特曼应运而生,日本动画的巨大机器人大多只是工具,普通的人类搭载他就能获得巨大力量,但当驾驶员从机器人体内出来时,他就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这样能相当方便地融入到普通人之中。

《机动警察》中的警察机器人手握左轮手枪,手枪射出巨型子弹,这不仅是日本人对类人化的机器人感到安心(因为类人,所以不会在社会中显得突兀),还是出于日本动画对这些老设定的固执,也是一种仪式感的表现。机器人掏出手枪,扳动扳机,这一过程在日本动画多年的进化中形成了一股浪漫的意味,是必要的仪式,虽然本身并无太大意义。

吉浦康裕的《机动警察REBOOT》最大的不同是里面的反派在驾驶巨型机器人和警察进行搏斗时还同时通过日本弹幕视频站niconico直播自己的犯罪过程,网络直播这种现代科技下的产物与过时的巨型机器人设定形成强烈对比。这种表演式犯罪最大的特点就是犯人不断以热点新闻调动社会大众对此事的关注,而《机动警察REBOOT》中犯人无疑用网络直播这种媒介和观众进行了交流,而观众又利用弹幕来和犯人形成了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直播这一立足现实社会的小小设定实现了吉浦康裕表达“交流”母体的计谋。除此之外,同样是巷道对战,以前的《机动警察》系列动画的群众只是围观,而《机动警察REBOOT》的人们已经开始用智能手机对事件进行各式的直播,推特、facebook等社交网络让人们的交流更加碎片化。

1989年押井守导演的《机动警察剧场版1 首都毁灭战》

在电子媒介下的《机动警察REBOOT》,直播犯罪

后记

以上便是吉浦康裕所有的个人导演作品,人类与机器在他的世界观中一直都有着理不清的关系,交流的媒介是他探讨不完的话题。目前吉浦康裕最新工作是担任鹤卷和哉导演的《龙的牙医》的演出职位。即使他还未像新海诚那样受到全世界关注,但是默默在个人作品中建立起强大世界观的他,相信有朝一日终究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文/塔塔君(微 信 公 号:幻想现动研,一个以ACG为主,记录当下动态为主的同好会)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