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好像宫崎峻的电影,七岁的哥哥带着六岁的妹妹走回家,妹妹突然蹲下身子:「哥哥,我肚子饿了,走不动了。」哥哥用仅有的零钱给妹妹买了点心,兄妹俩继续牵手前行。

虽然妹妹后来成了巨星,不再要哥哥拉着往前走,但时隔逾一甲子,翁倩玉还是说:「我感谢哥哥,我是在哥哥的翅膀下长大的。」建筑师翁祖模与明星翁倩玉首度联展中,两人作品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正是这对兄妹爱的联系。

翁倩玉(右)与建筑师哥哥翁祖模(左)从小感情深厚。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倩玉(左)与建筑师哥哥翁祖模兄妹情深。记者李政龙/摄影

兄妹首度联展

台北新光三越A9馆刻正展出「翁倩玉版画X翁祖模建筑艺境联展」,许多人这才发现,旅日明星翁倩玉有个好厉害的建筑师哥哥,台中高铁站、最近成新地标的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高流),都是他与国际的建筑师团队合力打造的。

翁倩玉与哥哥联手展览,一位展版画,一位展出建筑作品。图/HEEMORY提供

兄妹在各自领域成就多年,终于首次联展,过去总因着这个那个原因错失合作,75岁的翁祖模却说「可能是最后一次展」,翁倩玉杏眼圆睁:「哥哥不要这样说嘛,我们活到100岁好不好?」

会场里,挂着翁倩玉50年来的70幅版画,平台上则有着翁祖模30年来的众多建筑模型。妹妹说,也是这一次才发现哥哥真的有好多精彩的作品,就是人太低调,连得奖也不跟家人报喜,还是嫂嫂看到新闻上的人名,疑惑地打给她问:「这是不是妳哥?妳知道他得奖吗?」

所以翁倩玉说:「哥哥太低调,没有人知道那个有名的高雄流行音乐中心是他做,所以一定要藉这个机会来介绍哥哥的作品。」

被妹妹埋怨太低调,翁祖模说,翁家人很重视人文,像父亲翁炳荣为妹妹写的<祈祷>,兄妹俩都受到影响,妹妹一直很热诚在做公益,自己就是比较「害羞」一点,只是把人文表现在其他方面。

翁祖模说:「Judy(翁倩玉)的东西是3D转2D,我正好相反,是平面画2D后再转成3D,所以我一直觉得要合作展很难,是那么不一样的东西。」

但是后来找到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文、气候、自然三者的组合,在他的建筑里,在她的版画里,这三者贯通了,翁祖模说:「兄妹嘛,一定是自然就有的,不必靠文字,用感情来沟通就可以了。」

翁倩玉除了演艺工作,在版画上也有所成。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祖模建筑师有许多知名作品。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倩玉作品「红楼依绿」,获日展特奖。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作品「冬窗」。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作品「春窗」。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作品「凤凰迎祥」,画的是日本宇治平等院。图/HEEMORY提供

小兄妹的日本童年

翁家兄妹生于台湾,童年因父亲工作之故移居日本,翁倩玉从小进演艺圈,是歌手、演员,是少数曾登上日本《NHK红白歌合战》节目与夺下日本唱片大奖最大奖的华裔歌手,一曲〈祈祷〉红遍华人区,多年来在版画方面有所成。

翁祖模则是赴美在伊利诺大学读建筑,在美执业20年后回台创大业设计翁祖模建筑师事务所,参与多项地标型建筑。但在妹妹眼里,哥哥就是低调,「以前家里有客人来,我穿舞裙跳芭蕾,哥哥就在后面做灯光师,他比较喜欢在幕后」。

一岁的翁倩玉(中),和哥哥与妈妈合影。图/HEEMORY提供

童年印象里,翁倩玉总是跟在哥哥屁股后面,他喜欢车,她就喜欢车,他带着她玩男孩玩的事,他放风筝,她就负责抓着风筝往前跑,跑到哥哥说「放」才松手。

这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在日本。翁祖模回忆,最初是住了两年的美军基地,因母亲不会英文,才搬到日本社区里,但兄妹俩拿着台湾护照进不了日本学校,所以进中华学校一段时间,后来又到美国学校,这也造就两人多国语言能力。

翁倩玉与父母亲。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就记得,当爸妈发现小兄妹都在讲日语,担心回台无法和阿公、阿嬷沟通,就规定「说台湾话有东西吃」,果然有奖励有进步。可是她和哥哥去上美国人家教时适应不良,还闹过笑话,老师打开饭锅,红色的饭好香,老师说「I will show you」,她听成日文「酱油」,不想因此让严肃的老师露出笑容,小兄妹不再怕了,英文也突飞猛进。

小学四年级,翁倩玉和哥哥进美国学校,可是那时她已经是艺人了,加之用非母语学习很困难,被老师念了一句「进我们学校要读好一点才行」,伤心地哭了,是哥哥一句:「Judy,我来教妳。」这让翁倩玉再次感叹:「我又是躲在哥哥的翅膀下。」

还有那一次,妈妈忘记放学来接,哥哥决定带妹妹回家,那段路,开车要20分钟,偏两人口袋里凑不出足够的车钱。两个小人儿手牵手慢慢走,中途还给妹妹买了炸马铃薯添力气,这才花了六个小时走回家。

翁倩玉回忆,当时警察、邻居围在家门口,爸妈飞奔出来抱紧两兄妹,大人眼睛都红了,可是她好好的:「我不怕,我哥哥在,哥哥会带我回家。」

翁倩玉与哥哥翁祖模。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15岁时的全家福。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高中毕业时的全家福。图/HEEMORY提供

当妹妹成明星后

毕竟是只大一岁的少年,有那么一度不是很开心。那是妹妹当明星后。

翁倩玉是8岁时跟着跳芭蕾的朋友去参加一个儿童剧团,想着有机会见到明星,不料她会多国语言,又长得乖巧漂亮,就免试入选了,11岁演了美日合拍的电影《大津波》,正式踏进演艺圈。

翁倩玉11岁演出美国作家赛珍珠(右二)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津波」。图/HEEMORY提供

一开始,爸爸不同意,妈妈觉得试试无妨,哥哥呢?「我,一方面很羡慕,一方面很恨,一方面又爱,所以情绪很复杂。」翁祖模说,羡慕是因为父母把精力都放在妹妹身上,虽然妹妹急忙说:「哥哥优秀,爸妈就不担心他,担心我啊。」他还是觉得:「她太有名了,我没有名嘛,还是有压力。」

「有一段时间,我不讲我妹妹是谁。」翁祖模说,即使同姓「翁」引人联想,他也不承认:「年轻的时候是这样啦,后来想说避也避不了,何况我们还是长得很像。」

当时年纪小的翁倩玉不懂这些,只记得有一次妈妈陪着她自外工作回家,看到哥哥自己煮了一人份的晚餐在吃:「我掉眼泪,一直说『I am sorry』哥哥,我把妈妈带在我身边,所以哥哥跟妈妈的时间这么少。」

她说,那时便暗暗决定长大后一定要尽量帮哥哥,「我也没想到他不提我的名字,不说是翁倩玉的哥哥,所以没有办法帮他。但最近还可以啦,他已经想开了一点点」。

想开,翁祖模说,除了血源上就是妹妹外,「我看到她的努力,她在工作上的努力,还有凝聚整个家庭的努力」。

还有一个契机是,他16岁时曾被一位导演相中,所以跟去摄影棚观摩,发现翁倩玉要不断练习、表演、NG、重来,他突然明白了:「我知道我没办法,我不喜欢同一件事做两次。那一次我才发现妹妹真的很努力,我是在那个时候才能认同她,所以慢慢地,我有我的路可以走,她有她的路可以走。」

翁倩玉在舞台上演出。图/HEEMORY提供

翁倩玉在舞台上演出。摄影/©️SHOJI MOROZUMI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时,翁倩玉参加公益演出。图/HEEMORY提供

兄妹各有精彩

兄妹各有各的路,一个建筑、一个艺术,而不同的路在这场联展中汇集。

翁倩玉展出学习版画多年的作品,以日本建筑庭园为主,黑白色系里有一点绿一抹红,大器沈稳,都是这大明星戴着手套一刀刀刻在木板上做出来的。

她从小就喜爱美术,只是先去当了艺人,25岁那年参观版画家井上胜江展览,「黑背景,白的花,我却一眼就感受到花的红色,那是从我的回忆里拉出来的,这幅画真的有力量」。井上胜江师承名版画家栋方志功,一脉相承的黑白色。

她去找井上拜师,因为艺人身分被拒绝,翁倩玉回家拿了哥哥做模型剩下的木板,自己画了茶花就开始刻,不懂技巧、也没有正确的道具,就凭着直觉做出一幅版画,拿去给井上看,老师看着透出这女孩毅力的刻痕,收了弟子。

翁倩玉最初作品也都是黑白,学习如何让黑白发挥最大力量,八年后,她尝试加一点颜色,帮助观众从回忆拉出想像。她说:「我一直希望我画出来的环境是一种美好时光,喝杯茶、吃块糖、看本书。我希望能让大家欣赏到这种爽快、安定、平安。」

迄今,她说:「我画每一幅都是会心跳,手画出我所想的线条时,我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跳,满身是汗,但我很兴奋。这次展出的每一幅都有那种回忆。」

其中,〈红楼依绿〉获日本最高荣誉的日展奖。翁倩玉说,朋友知道她总在找漂亮的日本建筑,介绍她去名古屋这家漂亮的老饭店,她一到门口就被迷住了,埋头写生、拍照、找角度,「这画面就跳进我的心,红色真是漂亮,松树的绿真是漂亮」。

展览中还有和服,那是请京都工匠将翁倩玉的版画以蜡染技术制成,虽然和服中段要系腰带,其实看不到花样,她还是加上画作,整体也变成一件艺术品。

而哥哥翁祖模本以为建筑简单,不像演艺要表达感情,所以向来追求简化的他进到建筑,「没想到有清楚的法令、清楚的规定、清楚的力学,所有都清楚了,加总起来就不清楚了」。话说如此,30多年来作品遍及台湾。

高雄流行音乐中心已成新地标。图/翁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最抢眼的是与西班牙团队合作的高雄新地标「高流」,白色主体的音浪塔以海浪喻意澎湃的乐音,还有鲸鱼堤岸、珊瑚礁群和海豚步道各有代表意象,充份反应高雄的海洋文化城市性格。此案耗时12年,配合政府预算作业及时间变化做了两次设计图,翁祖模说:「它是无形中变成地标,而不是我们要做成地标。」

台中高铁站。图/翁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每个案子是从人文出发,会设定题目,例如耗时十年、多国参与的台中乌日高铁站,他想的是:「台湾风格在哪里?我们要怎么去创造台湾的高铁站?」不是艺术性建筑物,所以要满足其功能性,翁祖模希望达成两点:一是台湾人的随兴,不要处处标示,没有标示就是最好的标示;第二是月台没有柱子限制人的行动。

台大电机资讯馆是翁祖模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图/翁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不过翁祖模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个小案子─台大的玻璃馆「电机资讯馆」,理由是「人文可以对话的地方」,拱门内有一个大球,球就是礼堂位置,建筑中有舒服的开放空间,楼上楼下的学生可以直接对话,「我认为这个建筑表达了翁建筑师事务所的核心理念」。

为哥哥骄傲,翁倩玉说:「建筑界的人都认识他,我希望大家不只是看有名建筑物,也要知道是谁设计的。」她在台南办展时,带着日本友人从台北搭高铁南下,经过台中,特别下车介绍、拍照,「这是我哥哥做的」。

旅日巨星翁倩玉(左)与哥哥翁祖模建筑师(右)举办联展。记者李政龙/摄影

建筑师翁祖模(右)与妹妹翁倩玉(左)首度联展,两人作品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正是这对兄妹爱的联系。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祖模建筑师有许多知名作品。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倩玉:受哥哥的影响很多

翁倩玉说:「看了哥哥的作品之后才知道我受他的影响。人、风、大自然、地球是他最重要的理念,所以我的作品都有绿,我希望大家能感受风、太阳的热,那都是从哥哥那里吸收进来的。」

对此,翁祖模说,在美国学建筑时,当时的现代化建筑物都是玻璃帷幕,回台后他的观念才有所改变,第一是遇到雷雨,只有骑楼能救他;第二是台湾不冷,不需要在温差大时隔绝自然,于是他逐渐形成与自然共存的设计理念,但他强调:「妹妹的艺术不是受我的影响,她是天份。」

虽然翁倩玉很多版画都跟建筑有关,翁祖模看到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过程,从2D黑白两个颜色,变成有立体感和透视感,最后是有颜色、透视、深度的成熟作品,「最重要的是,画是唯一可以让画跟作者对谈,Judy在画的时候也是在跟画对谈,所以可以经由她的画感受到当时Judy在想什么」。

而他正好相反,他的建筑重视文化和人文,所以对话的对象比较多,包括材料如何、空间怎么使用等等,在作者与作品之间,还有很多元素。

但妹妹看得懂。翁倩玉说:「哥哥低调,但是里面很深,看他的建筑物就能感觉到对人的爱,人要如何才会高兴、才能自由地生活。」她将这些吸收到创作中,所以她的版画中,建筑物里一定要有水,大至水池、小至茶水,不然,那建筑物只是一个盒子。

「我看哥哥的作品,有气在走,这给了我很多影响。」翁倩玉形容,因此她在作画时,眼睛一闭,仿佛有人走上楼去打坐,流水给建筑物带来生机,「这是从哥哥那学来的,有人在动,有水在动」。

翁祖模设计建筑作品遍及台湾。记者李政龙/摄影

翁倩玉(左)与建筑师哥哥翁祖模(右)举办联展,会场挂着翁倩玉50年来的70幅版画,平台上则有着翁祖模30年来的众多建筑模型。记者李政龙/摄影

一起活到100岁

一对宝贝儿女展览,高龄97的翁妈妈坐着轮椅也来看了,看到女儿的画也在、儿子的建筑模型也在,全程眼睛亮着、开心笑着。翁祖模说:「我们希望这是给妈妈的礼物。」

还有没有下一次的联展不好说,但两人还会在各自的领域进步。翁倩玉说,唱歌,肌肉可能退步,〈爱的迷恋〉那些歌可能唱不了了,可她可以唱爵士,还要继续演戏,100岁也可以演老太婆,

对于版画,她说:「我的内心没什么改变,这个热情在,我就会继续画。」就像当年要一边工作、一边画画,〈爱的迷恋〉卖了200万张,忙到每天只能睡四小时,没时间画,可是她看到漂亮的房子、美丽的花,会心跳,一旦能调整时间,她就回到版画边。以前如此,未来还是听热情的指引。

翁祖模总说要退休,可是手上的案子没停,只偶尔偷点闲手做真空管扩大机,做了送妹妹,让妹妹得意地到处秀「我哥哥做给我的」。

这个哥哥一直疼惜着妹妹,所以翁倩玉在访谈中第四次说:「我真的在他的翅膀底下长大。没有哥哥,就没有今天的我。」她转头,像六岁时走不动蹲在路边那样跟哥哥撒娇:「哥哥,请你活到一百岁,我不能没有哥哥。」

翁倩玉(左)与建筑师哥哥翁祖模兄妹情深。记者李政龙/摄影

进入「优人物脸书」,观赏更多影音报导。

➤深度图文专题:翁祖模的建筑 X 翁倩玉的版画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