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永續自然資源管理 企業當責
企业的营运活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如同IPBES报告提及,人类的活动是影响全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大幅衰退主因,而企业的营运生产流程也直接与间接参与改变自然,包括从自然取用生产所需投入的自然资源(例如:制造水泥所需要的矿物、养育乳牛所需要的土地),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品外的产出(例如,晶片制造后排出的废水、燃烧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能对自然资本与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环境资产、以及其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
部分产业因为其营运以及生产流程的特色,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尤其大的影响。由153个金融机构所成立的生物多样性金融组织(FfB)于2023年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以MSCI世界指数中的250家企业的生物多样性足迹进行分析,以产业为单位统计公司营运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大小。
对生物多样性有较高影响的前三大产业分别为:食品、饮品与烟草、原材料,以及能源,在整体产业中的影响占比超过一半。
目前国际上对如何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依赖的方法仍未有一套公认标准,而由于缺乏单一衡量标准或指标来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所有面向,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依赖通常难以衡量并系统性地进行评价。
然而,目前企业衡量与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推动已有进展并逐步取得共识,且评价方法也正在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足迹(biodiversity footprint)即为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方法之一,也已经有许多与其有关的计算工具出现。
目前最常见到,用以针对营运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量化比较的足迹指标,则包括平均物种丰富度(Mean Species Abundance)与物种潜在消失比例(Potentially Disappeared Fraction of Species)两种。如果能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进行衡量,企业就能对其进行管理。如果能管理,就能避免破坏价值,乃至复原其价值。
为衡量与评价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需要了解企业活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影响的相关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为直接或间接,也可能是正面或负面的,例如,资源过度开发、栖地的流失或复育、生态系的破碎化或丰富、污染、引入外来种或加剧气候变迁等。
目前主流的方法学工具倾向透过衡量企业营运所在地之生态系或物种产生了哪些变化,进一步量测其对生物多样性之影响。
实务上企业可使用图资工具了解营运地是否位于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 KBA),或者是否与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s)、高保育价值(High Conservation Values)之动植物栖息地重叠。
国际金融公司(IFC)的第六号绩效标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永续自然资源的管理》则针对企业开发可能会影响自然界或「重要栖地」时,要求其依照当中的要求进行评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