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宴惹议 鲨鱼保育也该做到这些

环保署长李应元因为与媒体人蔡汉勋(温绅)聚餐时,吃了鱼翅,李应元今天指出,会检讨改进,不过事件已引起各界关注,并招致舆论批评。

鱼翅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之一,有些人认为食用鱼翅可以彰显身分地位,且因为鱼翅价格较高,捕渔业者为了节省船上空间并带回更多的鱼翅,会残忍的割下2%价值昂贵的鱼鳍,然后将98%的鱼身丢会海里;国际组织绿色和平就曾在2015年于太平洋上拍到实况,并揭示在网路上。

绿色和平指出,全球每年约有一亿尾鲨鱼被宰杀,鱼翅的高利润使得割鳍弃身与非法捕鲨的事件层出不穷。而去鱼鳍的鲨鱼,丢回海里只能等死,因为无法游行、也无法捕食,当然也可能因失血或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等原因致死。

绿色和平解释,鲨鱼位于食物链顶端,是高阶掠食者,一旦灭绝,虽让中阶物种暂时增加,却也造成低阶物种在短时间内被吃光光,最后中阶物种将因没有低阶生物作为食物而消失,只剩下吃浮游生物的水母。

不过,民众拒吃鱼翅,并不全然就能做好鲨鱼保育,环保团体指出,鲨鱼肉的价格低廉,在台湾的北海岸的城市,由于鲨鱼本身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在熏制的情形下会使得鲨鱼肉更加美味,会将捕捞上岸的鲨鱼制成「沙鱼烟」,因此在各大餐厅或小吃店、热炒店都会见到沙鱼烟的身影。

另外,保健食品中,也有鲨鱼肝油的软胶囊、鲨鱼软骨胶囊、鲨鱼软骨素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取自于鲨鱼本身。在非洲与印度国家因为鲨鱼肉的廉价,以至于在当地市场中鲨鱼肉是一种受欢迎的商品。

绿色和平海洋专案主任蔡佩芸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改善方式,包含修订通过的「远洋渔业条例」、「投资经营非我国籍渔船管理条例修正」及「渔业法部分条文修正」渔业三法及相关15项子法规等,仅法律架构面有较显著进展,但立法后是否有足够配套措施能落实执行,仍有疑虑。

蔡佩芸说,除呼吁民众不要消费,减少供给面的需求,远洋渔业的产业面,虽然目前有相关法规,但如何落实仍需要关切。10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