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相处不内伤!整理的第一步 是理解父母的人生

与父母相处不内伤!整理的第一步 是理解父母的人生。(示意图/Shutterstock)

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士,终于获得父母「可以整理老家」的许可,于是他决定先从仓库开始下手。当他从仓库深处挖出一套高尔夫球具时,心想从来没听说父亲打过高尔夫球,认定这一定是人家送的,从没用过就收起来了,便把球具处分掉,后来他父亲知道了之后便大发雷霆。

「可是,我从来没听说老爸会打高尔夫球啊。」听他这么一说,母亲才告诉他:「其实你爸爸年轻时立志成为职业高尔夫球选手,只是爷爷奶奶不答应,才会断了这个念头。虽然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拿过球杆,但是内心一定还有遗憾。」

原本这位男士是出于一片孝心回家替父母整理老家,结果却做了不孝的事,

他实在是非常懊悔。

说来意外,日常生活中鲜少有机会听到父母提起他们的价值观或对生活的想法。似乎很多子女根本不理解父母的心情与梦想,因此,到了必须帮父母整理东西的时候,就会像上述案例那样,做出错误的判断。

即使对方是自己的父母,要理解别人的兴趣嗜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误以为「我家爸妈没什么兴趣嗜好,单纯只是不想丢东西而已」。

其中尤其是在喜欢囤积东西的父母扶养下长大的小孩,往往不想和父母成为同一种人,多半养成「绝对不囤积东西,尽可能拥有最少的物品,过着极简生活」的性格。这样的人一有机会整理老家,往往不会去斟酌父母的心情,只是一味丢东西。然而,无论双亲再怎么年迈,子女只凭自己的价值观擅自判断所有东西的去留,绝不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

举例来说,有个母亲总喜欢用一个有裂缝,看起来很廉价的碗吃饭。孝顺的孩子可能会想「不要让妈妈用那种会漏汤汁的餐具」,但说不定那个碗是初恋情人送她的礼物,又或许是某次重要旅行的纪念品。若是如此,对母亲来说,再高级的餐具也比不上那个碗。

即使没有恶意,我总觉得任意丢弃父母的东西,其实就是不尊重他们。这种擅自处理父母东西的行为,往往会在亲子之间造成巨大的影响。

大家一定要知道,愈是上了年纪,人们愈难适应新事物,同时也会愈来愈依赖已经用惯的东西。因此,千万不能用「这个比较好用」为由,擅自丢弃或换掉父母惯用的物品。这么做其实会增加父母的不满情绪,有时还可能害父母一夜之间变得更加苍老。

因为各种原因着手整理老家时,或许可以事先问问父母:「对了,爸爸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或「妈妈学生时代最热衷什么事?」此外,也可以特别询问:「对您而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在您们的人生中占了很大比重的是哪些东西?」如果能先知道这些,多少也能找出整理老家的重点。

※本文节录自/保坂隆《与父母相处不内伤:摆脱愤怒与内疚,与年迈爸妈和平共处的70个实用法则》/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