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上個時代繪製地圖的科學儀器
示意图/Ingimage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想缩放一张照片,只要两指在萤幕上拉一下就好。不过,在没有电脑的古代该怎么办呢?17世纪发明的缩放仪,是在没有电脑前,人们想要放大缩小图画的最重要工具。但,有什么东西需要缩放呢?答案是「地图」。40岁世代前后的人们,应该都还有经历过这个场景:
拉着行李箱站在火车站前,盯着旅游书上的地图。时而擡起头,对照贴在车站墙上、更大张的地图。
没错,在无线网路还没那么发达,Google map没定位功能,甚至还没推出之前,纸本地图是人们旅游、交通的必需品。有多必须呢,当时《台湾省县市乡镇地图集》、《台湾休闲旅游全集》等书,每年就可以卖出十几万本!营收可能破亿!
这类地图集常常一个区域的地图会需要好几页来表示不同尺寸的版本。先来一张跨页大地图,后面接着好几张局部的放大版这都是 地图的缩放。不只如此,官方在制作地图时也需要缩放仪 来进行「清绘」。
具体来说,制图人员得先用缩放仪放大地图草稿,再把地图的细节清晰地描绘上去,让地图更加完整。尔后,再缩小回原本的尺寸。这听起来很有时代感的技术,其实一直在30年前,也就是1994年时,依然应用在地籍重划、工业用地开发等测量上。
现代,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也太麻烦、而且很不精准,可所有的技术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试着想想,没有电脑、没有缩放仪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放大缩小地图呢?答案很可能是#网格系统(grid system),用方格纸来分割地图,再凭着肉眼来放大、缩小每一格。跟网格系统比起来,缩放仪是否就简单、精准许多了呢?最后,不管是网格、缩放仪、还是近代的电脑,只要牵扯到精准度,终究都跟「数学」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