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水上木偶戲藝師揭秘 冬天下水不怕冷有撇步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传统艺文表演,迄今已上千年历史。艺师隐身竹帘后面、站在水中舞弄木偶无论晴雨寒暑,遇寒流就先喝鱼露或吃生姜再上场,据说就不怕冷,宛如「神护体」。
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水田文化的表征之一,这项传统技艺发源于北部红河三角洲,因当地湖泊、池塘、水田遍布,遇上农闲或河水泛滥时,农民们便在水中搭起棚子,舞弄木偶娱乐众人,满足庶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位于河内市还剑湖畔的升龙水上木偶剧院,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有各国旅客前来争睹,然而相较于剧院的室内演出,在阡陌交错的稻田里上演的户外水上木偶戏,才更能体验越南原汁原味、野生正宗的版本。
河内市东英县瑞林乡陶淑村(Dao Thuc)以水上木偶戏闻名,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村民们不管从事任何行业,多能登台舞弄木偶。全村在过去300多年来一代代接力,撑起陶淑水上木偶戏坊,并常受邀至各地演出。
陶淑水上木偶戏坊文化处处长兼艺人阮世毅(Nguyen The Nghi)说,戏坊由陶登谦(Dao DangKhiem)(本名阮登荣,Nguyen Dang Vinh)创立,他告别官场后,把这项技艺带回家乡陶淑村,被家家户户当成传家宝。
在早期,陶淑水上木偶戏坊只在节庆、农历新年才演出,或是在当局安排下巡演,主要偏向政治和文化宣传,近年来才与旅行社合作接受国内、外旅客预订,COVID-19疫情前,每年约可接待5000名国际旅客到村子里欣赏演出。
转向商业化之后的水上木偶戏内容更丰富多元,迄今共有20多个剧本,包括与越战有关的「河内12昼夜空中奠边府大捷」,另外也有神话传说的古装剧,以及因应时事推出的越南声索海上主权剧码。
尽管水上木偶戏在陶淑村内登场无数次,然而每当乐声响起,邻里们就会扶老携幼来欣赏,小贩见人潮聚集就在周边做起生意,炸热狗、射飞镖、茶水摊、画石膏摊位林立,宛如小型园游会,成了村子里的盛事。
每当锣鼓声与乐声响起,艺师们便站在水深及膝的水亭内、隐身竹帘后方拿着竹竿舞弄木偶,阳光被竹帘遮蔽,水亭内成了暗房,艺师就这样对着位于亮处的观众演出,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一场戏往往需要30至45分钟。
目前到访欣赏的国际旅客以美国、法国最多,且1人就可成团,价位依观众多寡决定,1至2人小团为120万越南盾(约新台币1500元),51人以上大团为600万越南盾。若要有乐团现场演唱伴奏,须外加250万越南盾。
60岁的阮德强(Nguyen Duc Cuong)担任陶淑水上木偶戏坊的艺师届满40年,他说,从事这门技艺最辛苦的地方在于,寒流来袭时仍得穿着短裤下水表演。但别担心,艺师们自有一套强身保暖的「神护体」秘诀。
阮德强指出,冬天演出前,艺师们都会透过饮用鱼露或大口吃生姜加强血液循环。尽管如此,长时间站在水中演出仍不轻松,且一场下来获得的报酬仅数十万越南盾,能坚持40年,凭的全是延续文化的使命感。
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越南年轻人对于传承这项传统技艺的热情不如以往,加上收入不丰吸引力相对有限,水上木偶戏的传承也面临断层。在这种情况下,阮世毅观察,这项艺术的灵魂与特色将会逐渐流失。
住在河内市中心的邓氏水(Dang Thi Thuy)过去20多年来都没亲眼看过水上木偶戏,直到近日至男友家走春时,终能一睹风采。她说,艺师们在水中操纵木偶很不容易,这是越南对外推广形象的响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