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棉花发芽」了! 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嫦娥四号回传照片显示,棉花种子长出嫩芽。(图/翻摄自央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除了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还搭载一个由重庆大学研制的小型科研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正在月表上种植马铃薯,时间将持续三个月。载荷中的监控相机回传的照片中发现,棉花种子已经长出嫩芽,这也是人类首次即时观测地球农作物在另一个星球生长的画面。
根据陆媒报导,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生长状况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表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重达三公斤,容积不到一公升,外观如同一个保温饭盒,但内部零件不少,顶部还留有阳光导管,能将嫦娥四号外表接收到的日光通过光纤传导进内部。该载荷具有一套半导体温控设备,并且携带培养基(土壤)、水、空气、马铃薯种子、阿拉伯芥种子、棉花籽、微生物(酵母等)和果蝇卵。
▼月面微型生态圈。(图/翻摄自中新网)
温控设备在发射到落月阶段,会将载荷内部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让土壤呈现干燥,促使植物种子和虫卵进入休眠状态。等到落月后太阳能帆板正常打开,温控系统将把载荷内部的土壤和空气调整到合适温度,并向土壤施加水分以刺激植物发芽。目前加水的步骤已经取得成功,正在等待植物发芽。
报导指称,传导进载荷内部的太阳光会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供应动植物及微生物呼吸;植物产生的枯叶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将可成为蛆的食物来源;微生物和蛆(以及长大后的果蝇)将不断通过呼吸排放二氧化碳,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如此一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将构成一个微小的闭环体系。
报导提到,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一次无人参与的试验性任务,并未携带大量的水和空气,因此实验预定在果蝇幼虫出生以及马铃薯、阿拉伯芥发芽开花后宣告结束,而且即使过程顺利「最终也不会收获到在月球上耕种出来的马铃薯」。
▼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图/翻摄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