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谁是最佳国民法官?司法改革团体理事长陈为祥×法律媒体网站总编辑杨贵智

司法改革团体理事长陈为祥×法律媒体网站总编辑杨贵智。(摄影/Ray Chang)

2020年7月立法院三读通过的《国民法官法》预计自2023年1月1日施行,究竟「国民法官制」必要性为何?民众该具备何种素养,才能让这样的制度在良善的立意下顺利推行?透过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陈为祥和法律媒体网站「法律白话文运动」总编辑杨贵智的对谈,让大家更了解这样的制度。

国民参审让判决与社会接轨

虽言「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在裁定善恶的法庭中,却可能因为每个法官的生活经验不同,时而出现判定上的争议。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各国司法系统都尽量在诉讼程序的设计上,试图让审判更趋公正,而明年即将上路的《国民法官法》,便是在这样的立意下产生,陈为祥说:「职业法官独自审判的制度设计,其实仍有争议,因为身为人本来就难免有偏见,而司法系统又希望法官维持独立、不要受太多外界影响,于是许多法官会自主地和很多社交圈子保持距离,但也因此难免和社会有所隔离,与一般人的生活经验越来越远,导致判断上的困难,所以世界各国的趋势,都希望借由让遴选出的民众代表参与审判,形成可与法官制衡的力量。」

目前一般人民参与审判的方式,主要采「陪审」或「参审」这两种制度,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民有没有与法官共同审理、共同判决」。在英美法系统的陪审制中,人民并没有与法官一起审理、一起判决;在审判过程中,由人民组成的陪审团主要工作就是聆听双方的说法与检视证据资料,须共同讨论并决定被告是否有罪,简言之,是由陪审团判断被告是不是有犯罪行为。而法官的功能除了主持审判程序外,在得知陪审团的决定后,再依照法律判决被告应受的刑期。

而台湾即将施行的《国民法官法》,本质上为参考日本使用之「裁判员制度」所形成的参审制,与陪审团的独立运作不同,参审制下的国民法官必须与职业法官共同审理、共同判决。国民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可以发问,审理完毕后则是与职业法官共同讨论并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有罪者应判多长的刑期等。杨贵智说:「在参审制度下,职业法官和国民法官可以共审共判、追求两者间的共识,因此律师得想办法说服所有人,审判程序也许会变得更长。」

陈为祥和杨贵智认为一般民众的参审,将有助审判更加完善周全。(摄影/Ray Chang)

陈为祥,执业律师,曾任法律扶助基金会执行长,致力于推动法律改革,现为台湾陪审团协会理事长。(摄影/Ray Chang)

杨贵智,执业律师,以法律媒体网站「法律白话文运动」及Podcast 《法客电台》节目为大众解释法律知识。(摄影/Ray Chang)

借重民众的生活经验

《国民法官法》选拔国民法官的过程也和国外一般,地方政府会将符合资格的民众造册,制成「备选国民法官初选名册」提供给法院,法院剔除有犯罪前科、身心状况或法律相关从业人员后,会制作「备选国民法官复选名册」,并从中随机抽选国民法官。获选者若非有特殊状况,必须依时前往,接受法院的基本问答,确认对特定议题不具偏见,便能成为一案的国民法官。

杨贵智认为在现今的社会中,一般民众多已有「无罪推定」的基本素养,意即要有证据才能进行推断事实,因此并不担心《国民法官法》上路后,可能会因为国民法官的个人主观意见,造成审判偏颇的状况。他认为接到遴选通知的民众,只要带着平常心前往即可,「《国民法官法》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带着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进入法庭,倒不需特别准备法学知识,法庭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协助,检辩双方为了要让国民法官了解,一定会用很白话的方式解说。」

对于成为国民法官的民众,陈为祥认为最重要的观念是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观,「每个被告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讲述的时候,会连结到某些特定的生活情境,而很多事情法官没机会接触,这时候其他人可能更容易判断言词的真伪。进到法庭,检辩双方各执一词,希望大家不要过分受到言语影响,人民参与审判的制度就是要借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的经验,判断证人或被告讲话是否实在。」

从关心社会开始培养判断力

目前《国民法官法》适用的范围为最轻本刑十年以上,或是故意犯罪致人于死的案件。杨贵智认为,这样的案件经常会碰到是否需判定死刑的状况,因此国民法官的责任更重大,而他也鼓励大家尽量参与。「每一场诉讼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关卡,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听到检辩双方不同的说词,当国民法官要进行判断的时候,真的需要深思熟虑,尤其在面对判定别人生死的状况时,一定会更谨慎,而能对社会事件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尽管成为国民法官并不需要拥有丰厚的法学知识,但杨贵智建议大家平日可以多阅读书报、参加不同的活动,「愿意关心社会、多增广见闻,就是让自己更具备判断力的方式,台北市有很好的图书馆和多样的社区活动,透过阅读和参加活动,都能打开自己的视野。」

陪审团协会过去也曾与台北市政府合作举办过好几场模拟「陪审团」审判,对于有意增加法庭经验的民众,陈为祥建议台北市政府可继续举办,扩大人民的参与。他说:「市府可以将涉及国家赔偿或涉及行政处分的诉愿案,转换成『陪审团』模拟法庭,这样的活动就满适合人们参与。例如之前有老旧路灯导致路人受伤索赔案的模拟法庭,参与市民所给出的结论判决和法官一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都能有所思考,并且熟悉法院程序。」

审判制度的未来展望

陈为祥认为:「只要是人都会有偏见,而职业法官是终身制,过去由法官独判常会衍生出很多问题,而由不同背景的个人所组织的『陪审团』,因每一案的成员都有所不同,就可以广纳不同的观点,而且因为人民陪审团是独立讨论及做决定,并不会受到职业法官的影响,这样的方式会让裁判更几近客观。不过,即将施行的国民法官制度仍然由法官主导,制度上还是有可再商讨之处。」

新法即将上路,期待未来所有的国民法官都能以客观的态度与同理心,协助法庭审判,让是非能在众人的评断中,呈现更公正的审理结果。

台北市民可以参与市府举办的模拟法庭,了解一般的法庭程序。(图/台湾陪审团协会)

本文作者:林佳蕙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9月号656期》)

《台北画刊9月号656期》